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德语 — 汉语
Catalog 陕西省-陕

西京學院 西京学院
西京学院(xijing University)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西京学院是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新疆昌吉—安徽宣城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Xinjiang-Changji—Anhui-Xuancheng-Guquan ± 1100 kV U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
延安
延安市,简称“延”,陕西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延安古称肤施、延州,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市辖区:宝塔区、安塞区。11个县: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富县、黄陵县、黄龙县、洛川县、吴起县、甘泉县、宜川县。
延安市 延安市
延安市,简称延,古称肤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市境南界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西邻甘肃省庆阳市,北达榆林市,东临山西省吕梁市、临汾市。地处黄土高原,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绵延境内。主要河流有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仕望河、汾川河等。全市总面积37,031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宝塔区新城街道。延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市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宝塔区、安塞区 县级市:子长市 县:延长县、延川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延安大學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Yan’an University),简称“延大(Yanda)”,坐落于革命圣地——陕西省延安市,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实施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港澳台招生资格院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高校。
寶雞炎帝陵 宝鸡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地处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随着历史发展,其后代又沿渭水向东南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广义上,炎帝是一个氏族部落,存在若干世系。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传说在位140年。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楊家嶺 杨家岭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陝北秧歌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仰韶文化
Die Yangshao-Kultur hatte zwei wichtige Arten: Banpo (半坡类型) und Miaodigou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是中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众多,分布地域遍及河南全省,尤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最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