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Nobel priz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Emil Fischer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德语:Hermann Emil Fischer,德语发音:[ˈeːmiːl ˈfɪʃɐ] ;1852年10月9日—1919年7月15日),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类作为研究糖类结构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种糖类,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总结阐述了糖类普遍具有的立体异构现象,用费歇尔投影式描述之。他确定了咖啡因、茶碱、尿酸等物质都是嘌呤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他开拓了对蛋白质的研究,确定了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多肽,并成功合成了多肽。1902年他费歇尔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Universität Aarhus
Motto Solidum petit in profundis Gründung 1928 Trägerschaft staatlich Ort Aarhus Land Dänemark
Omar Yaghi
奥马尔·姆万奈斯·亚吉(英语:Omar Mwannes Yaghi,阿拉伯语:عمر مونّس ياغي;1965年2月9日—),约旦裔美国化学家,以开创网状化学(reticular chemistry)和开发金属有机框架 (MOF) 而闻名。他因这项工作成果与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共同获得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Otto Diels
奥托·保罗·赫尔曼·迪尔斯(德语:Otto Paul Hermann Diels,1876年1月23日—1954年3月7日),德国化学家,他最显著的成就是和库尔特·阿尔德共同研究的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二烯合成的方法),也因为这项研究使他们两位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Otto Hahn/奥托·哈恩
奥托·哈恩(德语:Otto Hahn,1879年3月8日—1968年7月28日),生于法兰克福逝于格丁根,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获194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945年颁发)。
Otto Wallach
奥托·瓦拉赫(德语:Otto Wallach,1847年3月27日—1931年2月26日),德国化学家,1910年以研究脂环族化合物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Universität Oslo/Universitetet i Oslo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
高等师范学院(法语: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也译作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巴黎高师(ENS Paris或Normale sup或ENS Ulm),位于巴黎乌尔姆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是世界上高等师范学校中最古老的一所。如同国家行政学院,巴黎高师也没有颁发学位的权利,学生必须透过合作大学的注册学籍,来取得该大学颁发的学位。现为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成员之一。
Ecole supérieure de physique et de chimie industrielles de la Ville de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