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History
K 500 - 1000 AD
Ding-Brennstätte/Dingyao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宋代属定州境内,故名“定窑”。窑址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曲阳县涧滋村、燕山村一带。 定窑创烧于唐代,经过五代,于北宋时达到鼎盛时期,在元代时虽生产,仍终止于元。以出产白瓷着称,胎薄而轻,质地坚硬,色泽洁白,不太透明,《归潜志》上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此外定窑也烧制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分别称“黑定”、“紫定”、“绿定”。定窑虽然是民间瓷窑,但北宋中期之后由于品质精良、纹饰秀美为宫廷选中,也为宫廷烧造了大量瓷器,到了明清时代,评论宋代陶瓷,品评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可见得定窑瓷器之盛名。
Königreich East Anglia
东盎格利亚王国(英语:Kingdom of East Anglia;古英语:Ēastengla Rīċe;拉丁语:Regnum Orientalium Anglorum)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盎格鲁王国,范围包括现代英格兰的诺福克郡和萨福克郡,以及沼泽区的东部。随着民族大迁徙,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定居后约于6世纪建立东盎格利亚王国。在第7和第8世纪由乌芬加王朝统治,但在794年臣服于麦西亚王国的霸权下,并在869年被丹人征服成为丹人法区。918年被威塞克斯国王长者爱德华征服后并入英格兰王国。
Ostfrankenreich
东法兰克王国(德语:Ostfrankenreich)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962年。843年,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洛泰尔、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签署《凡尔登条约》,共同瓜分整个法兰克王国。当中,日耳曼人路易分得了王国东部的领土,建立起一个称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君主制国家。另外,法兰克王国的剩余领土则分裂成西法兰克王国及中法兰克王国。然而,路易所处的东部领土,是一片被征服不久的日耳曼与波西米亚地区,较其他地方落后。
Ostgoten/Ostrogoths
Die Ostgoten (lateinisch: Ostrogothi, Austrogothi) waren ein germanisches Volk aus der Römerzeit. Im 5. Jahrhundert schufen sie nach den Westgoten eines der beiden großen gotischen Reiche im Weströmischen Reich und stützten sich dabei auf die großen gotischen Bevölkerungsgruppen, die sich im 4. Jahrhundert auf dem Balkan angesiedelt hatten. Während die Westgoten unter der Führung von Alarich I. entstanden, wurde das neue ostgotische politische Gebilde, das später über Italien herrschen sollte
Östliche Chalukyas
东遮娄其王朝(英语:Eastern Chalukyas),或称文耆遮娄其(Chalukyas of Vengi),是7至12世纪南印度的一个遮娄其人王朝。首都在文耆(Vengi),旧称瓶耆罗(Vengipura),位于案达罗地区,即今天的安得拉邦。
Tōdai-ji
东大寺(日语:東大寺/とうだいじ Tōdai Ji),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杂司町,是日本佛教华严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兴建于728年,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而得名,另外有西大寺相对应。其后圣武天皇在日本各地兴建68余座国分寺(正式名称为“金光明四天王护国之寺”),东大寺是阶位最高的总寺院。
Oströmischer Kaiser/Imperatore Romano d´Oriente /拜占庭皇帝 /Imperatori bizantini
Du Fu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Dugongbu-Gedichtesammlung
《杜工部集》又称《杜少陵集》,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集。 《杜工部集》一书共收诗一千四百多首。宋代王洙取“秘府旧藏”和“通人家所有”的各种杜集,去其重复,录取1405首;又别录“赋笔杂着”二十九篇,合为二十卷,宝元二年(1039年)结集为《杜工部集》二十卷。嘉祐四年(1059年)由王琪刊刻于杭州,并撰《杜工部集后记》。 王洙《杜工部集记》记载所用杜集有九种,前三家所据各集,王洙均未取用。例如唐代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孙光宪序本二十卷、郑文宝序《少陵集》二十卷、别题小集二卷、孙仅一卷、杂编三卷。杜甫的诗歌立足于忠厚,其风格雄浑高古,自成一家,被尊称为“诗圣”。他的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
History
Architecture
Relig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