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History
严佛调
又称严浮调。为文献所见之我国最早的出家人。严佛调是东汉末年临淮考城(今盱眙铁山寺)人,是我国汉人出家第一人、撰写经书第一人、翻译佛典第一人、修庙建寺第一人、境外传道第一人。生卒年不详。幼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严佛调节译经、撰经、修建寺庙、境外传道等一系列弘法活动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仰韶文化
Die Yangshao-Kultur hatte zwei wichtige Arten: Banpo (半坡类型) und Miaodigou (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仰韶文化是中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河南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众多,分布地域遍及河南全省,尤以三门峡、洛阳、郑州等地最为集中。
雁门关/Yanmenguan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是古代战略要地,但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景区,成为了中外闻名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葉爾羌汗國 叶尔羌汗国
Das islamische Yarkant-Khanat (1514–1680) oder Khanat von Yarkand usw. wurde 1514 von Sultan Said Khan – einem Nachfahren von Tughluk Timur (1347–1363), einem Herrscher des Östlichen Tschagatai-Khanats – auf dem Boden des ursprünglichen Tschagatai-Khanats gegründet.
弥生时代/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
弥生时代(日语: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北海道与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岛的一个时代划分,处于西元前10世纪到3世纪中期。弥生时代是在经历了以采集为经济主体的绳文时代之后,一个主要依赖水稻种植的生产经济时代。事实上,水稻种植在绳文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但它是作为多样生产方式的一种而存在著,并不在弥生时代的定义之中。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指晋朝时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大规模南迁,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八王之乱后,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之中原地区仍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政权,威胁到西晋政权,最终匈奴攻破中央朝廷,即“永嘉之祸”。晋建武年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士族臣民从西晋京师洛阳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晋元帝重建朝廷,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晋室渡江后,定都江东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也是古代中国正统皇朝首次由中原迁都至江南,亦是继孙吴后在江南建立的第二个汉人建立的偏安皇朝,连同南朝四个皇朝,合称六朝。
安陽殷墟 安阳殷墟
Yinxu (chinesisch 殷墟, Pinyin Yīnxū – „Ruinen von Yin“) sind die Überreste der Hauptstadt Yin der späteren Shang-Dynastie, die an den beiden Ufern des Flusses Huan He (洹河), in der Gemeinde Xijiao (西郊乡) des Stadtbezirks Yindu (殷都区) der bezirksfreien Stadt Anyang, im Nordwesten der Provinz Henan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gefunden wurden.
瀛涯勝覽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应天书院/Yingtian Academy
应天府书院又称商丘书院、睢阳书院、南都学舍、南京应天书院、南京书院、南京国子监,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之变时(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日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建筑。
营造法式/Abhandlung über architektonische Methoden oder staatliche Baunormen/Treatise on Architectural Methods or State Building Standards《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