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科学技术
Masatoshi Koshiba
小柴昌俊(日语:小柴 昌俊/こしば まさとし Koshiba Masatoshi ?,1926年9月19日—2020年11月12日),日本物理学家,日本学士院会员。曾任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ICEPP)高级顾问,东京大学最初4名特别荣誉教授之一。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文化勋章表彰。 1987年,小柴教授在超级神冈探测器完成人类史上首次的中微子发生观测。2002年,小柴与户冢洋二、梶田隆章三人同获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同年因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Raymond Davis junior
小雷蒙德·“雷”·戴维斯(英语:Raymond "Ray" Davis, Jr.,1914年10月14日—2006年5月31日),美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戴维斯、小柴昌俊与里卡尔多·贾科尼,共同获颁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斯与小柴昌俊因“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探测宇宙中微子”共享一半奖金、另一半颁给里卡尔多·贾科尼。
Makoto Kobayashi
小林诚(日语:小林 誠/こばやし まこと Kobayashi Makoto ?,1944年4月7日—),以CP破坏研究著名的日本物理学家,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现任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名誉教授、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理事及财团法人国际高等研究所研究员(fellow)。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小林与益川敏英因共同提出小林-益川矩阵,可以解释电荷宇称不守恒的现象,并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至少三族以上的夸克,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Kodaira Kunihiko
Kodaira Kunihiko (japanisch 小平 邦彦; * 16. März 1915 in der Präfektur Tokio; † 26. Juli 1997 in Kōfu) war ein japanischer Mathematiker, der 1954 wegen besonderer Verdienste um die Mathematik mit der Fields-Medaille ausgezeichnet wurde.
Schrägdetonationsmotor/Oblique Detonation Engine,ODE
斜爆震发动机(Oblique Detonation Engine,ODE)是一种先进的超高速推进技术,基于“爆震波”(Detonation Wave)而非传统的“燃烧波”(Deflagration Wave)来进行推进。它被认为是未来高超音速飞行器(如航天飞机、导弹或快速运输器)的潜力核心技术之一。高效率:比传统燃烧方式更高效(热效率更高)。 推重比高:爆震释放能量更集中,推力强。 速度极限更高:理论上能支持马赫8~10以上。 无需可动部件:结构上比涡轮等传统发动机更简单(适合无人高速飞行器)。
Sheldon Glashow
谢尔登·李·格拉肖(英语:Sheldon Lee Glashow,1932年12月5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美国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Sergei Pawlowitsch Koroljow/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IPA:[sʲɪrˈgʲej ˈpavɫəvʲɪtɕ kərɐˈlʲɵf] ,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苏联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与美国太空竞赛时火箭工程师与设计师领导;20世纪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



航空航天

教育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