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科学技术
Peter Debye/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Petrus Josephus Wilhelmus Debije(* 24. März 1884 in Maastricht, Niederlande; † 2. November 1966 in Ithaca, New York)
Peter Grünberg
彼得·安德烈亚斯·格林贝格(德語:Peter Andreas Grünberg,1939年5月18日—2018年4月7日[1]),德国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固態物理学,因发现巨磁阻效應与阿尔贝·费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Peter Henlein
彼得·海莱恩(德语:Peter Henlein,1485年—1542年8月),德国纽伦堡的锁匠和钟表匠,通常被认为是手表的发明者。他是最早制造小型装饰性携带式钟表的工匠之一,这些钟表通常作为吊坠佩戴或贴在衣服上,被视为最早的手表。
Taschenuhr von Peter Henlein
Peter Henlein, geboren um 1480, gestorben 14.11.1542. Er war Feinmechaniker in Nürnberg und stellte 1510 als erster dosenförmige Taschenuhren her.
Peter Howitt
彼得·豪伊特(英语:Peter Howit,1946年5月31日—),加拿大经济学家。他以对新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关于熊彼得范式、创造性破坏及其定量分析的研究而知名。其主要贡献是创造性破坏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2025年,他与菲利普·阿吉翁因此成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Pjotr Leonidowitsch Kapiza/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俄語: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1894年7月9日—1984年4月8日),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超流体的发现者之一,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Pieter Zeeman
彼得·塞曼,生于1865年5月25日,是一位荷兰科学家,由于他发现了塞曼效应的出色工作,与亨德里克·洛伦兹分享了190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43年10月9号,塞曼病逝于阿姆斯特丹。
Peter Higgs
彼得·韦尔·希格斯,CH,FRS,FRSE(英语:Peter Ware Higgs,1929年5月29日—2024年4月8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卡斯尔,他在1960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1960年到1996年期间曾在爱丁堡大学任教。彼得·希格斯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1997年获得狄拉克奖章及英国物理学会理论物理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和2010年荣获樱井奖。 2013年,因为“亚原子粒子质量的生成机制理论,促进了人类对这方面的理解,近来经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属下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环面仪器及紧凑μ子线圈探测器所发现基本粒子而获得证实”,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共同获授诺贝尔物理学奖。
Peter Apian
Peter Apian (eigentlich Peter Bennewitz, latinisiert Petrus Apianus; * 16. April 1495 in Leisnig; † 21. April 1552 in Ingolstadt) war ein deutscher Gelehrter der Renaissancezeit. Er war Mathematiker, Astronom, Astrologe, Kosmograf und Kartograf, außerdem Gründer der Ingolstädter Druckerei Academia und Herausgeber.
Pythagoras von Samos
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Πυθαγόρας,前570年—前495年)是一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他认为数学可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对数字痴迷到几近崇拜;同时认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证实:譬如主张平方数"100"意味“公正”。毕达哥拉斯主义描述毕达哥拉斯和追随者所持的秘教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学说的术语,他们都深受数学所影响,如数秘术和数字神秘主义的生命灵数及彩虹数字学。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