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Vacation and Travel

Baogong-Ahnentempel
开封包公祠位于开封市鼓楼区向阳路1号,是为北宋清官包拯而建的纪念场所。它是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门纪念包公的场所。
Baogong-Tempel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一个土墩上,是纪念北宋大臣包拯的公祠,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代,占地面积为10000平方米。包公祠由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仁岳和尚在合肥老城区内的兴化寺内辟西屋为祠,供奉包公遗像。这是包公祠的最早雏形,因而合肥的包公祠也是国内外包公祠、庙的祖庭。包公祠占地10000平方米,由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组成。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祠两侧外廊门拱上刻有“顽廉”、“懦立” 四个醒目大字,在“包公孝肃祠”大直匾下黑漆大门上,书有红底金字的对联“忠贤将相”、“道德传家”。祠堂西南的流芳亭,相传包公幼年时常来此读书,以为纪念。祠堂东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内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记》。
Autobahn Baotou–Maoming
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简称包茂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65,起点在包头,途经鄂尔多斯、榆林、延安、黄陵、铜川、西安、安康、达州、重庆、南川、黔江、吉首、怀化、桂林、梧州,终点在茂名,全长3005公里。
Ahnenhalle der Bao-Familien
包氏宗祠,是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大包村的一个清代古建筑,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氏宗祠主祀当地包氏始祖、北宋官员包令仪,其子包拯亦出身于此地。始建年代未知,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两路八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院内18级台阶。祠内原有包拯塑像,后毁于文革,今新建有包拯坐像,祠内还有10卷包拯撰写的《奏议》。
Baotou
包头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 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包头市从南向北可以依次划分平原、山地和盆地三大地貌单元,总体上呈现中间高、南北低、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地形态势。 截至2023年9月,包头市河流共276条,流域面积47172.61平方千米, 包头市气候特征为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商、周时期,包头地区出现过鬼方、楼烦等部落。 秦代,在包头地区设九原郡。隋唐时期,包头主要为北方民族活动区域。清代,包头村改置包头镇。1928年,包头亦改设县归绥远省管辖。1950年2月,包头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包头市是中国北方工业重镇, 是中国境内以冶金、稀土、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被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包头市现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 市辖区:东河区、昆都仑区、青山区、石拐区、白云鄂博矿区、九原区 县:固阳县 旗: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Baozhongting-Yimin-Tempel
褒忠亭义民庙,又名新埔枋寮褒忠义民庙,是位于台湾新竹县新埔镇下寮里的义民庙,乃因林爽文事件而建,初期仅为四姓首事祭祀的小庙,后逐渐扩大,轮值圈涵盖桃园、新竹,也成为台湾日治时期最富有的台湾庙宇。今日的建筑列为县定古迹,而祭祀登录县定无形文化资产及国家重要民俗,和六堆忠义亭并列台湾客家人两大义民信仰之地。
Baodai-Brücke
宝带桥(Baodai Bridge),别名长桥,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一座桥梁,南北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与古运河平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代连拱石桥。宝带桥始建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元和十四年(819年),宝带桥竣工投入使用;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宝带桥重新建设,形制与规模多基本沿袭至今。
Baoji-Bronze-Museum/Baoji Bronzeware Museum
Yandi-Mausoleum Baoji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地处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随着历史发展,其后代又沿渭水向东南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广义上,炎帝是一个氏族部落,存在若干世系。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传说在位140年。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Paolian-Tempel
宝莲禅寺(Po Lin Monastery),或称宝莲寺,为香港一座佛教寺庙,亦为香港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新界大屿山昂坪,介乎弥勒山与凤凰山之间。寺庙前身为大茅蓬,由中国江苏镇江金山寺的顿修、大悦和悦明三位禅师建于1906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直到1924年,第一代住持纪修和尚正式命名为宝莲禅寺。
Baolian-Tempel
徐州宝莲寺,位于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宝莲寺路5号,是徐州蟠桃佛教文化景区的主要景观,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它东临长安大道,北接驮蓝山路,南达杨山路,占地1000余亩。徐州宝莲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年间(北魏永兴年间),原是中国第一座有印度风格的寺庙,其祖师法显大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经归来的高僧。2009年开始重修,历时近四载落成。寺内“八殿、两阁、一院”,建筑特色尽显盛唐风格。所有建筑以通天阁为中轴南北展开,廊院回环,尊卑有序,各安其位,相得益彰。寺外菩提圣莲广场、蟠桃胜境山门、天龙八部(须弥山)广场与通天阁一道形成了蟠桃佛教文化景区的中轴主线。
Baoshan-Tempel
宝山净寺坐落在上海宝山区罗店镇,始建于明正德六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其间几经变迁,几度兴废,仅存天王殿和大雄宝殿。自从达法师住持寺务,边开放边建设,如今十七亩 地的范围内殿、堂、楼、阁密布,蔚为壮观,错落有致,整座寺院依树傍水,风景十分优美,构成沪上宗教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宝山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美丽的练祁河畔,东临罗溪路,西近塘西街,是上海几大佛教寺院之一,闻名遐迩。寺院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由士绅唐月轩舍宅为寺而成,清乾隆二十七年曾经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