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母语国家和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华人社区、澳洲、纽西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其它海外华人社区 |
---|---|
区域 | 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胡志明市、新加坡、马来亚中部、圣诞岛、加利福尼亚、卑诗等地 |
粤语(粤拼:Jyut6 jyu5),亦称广东话,在粤语使用区中又称白话,海外广东人多称之为唐话,是汉藏语系内汉语族或汉语方言下的一种声调语言[5][6][2],大约有两成[7] 或一百至两百个[8]侗泰语词汇,亦保留不少古汉语特征[9][10][11][12],语音上粤语代表广州话部分保留唐宋中古语音系统,平仄用韵契合唐宋诗词;词汇上保留诸多半文半白的古汉语词或语素,用语有文白夹杂特征[13]:103。若视汉语为一种语言,则粤语是汉语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数支二级方言;若视汉语为汉语族,则粤语为其中一种语言,下有数支粤语的方言。无论采用哪种层级划分定义,粤语的地位都跟官话、吴语、闽语、晋语、湘语、客语、赣语等相同,要么同为独立语言,要么同为汉语下的一级方言。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者有8490万人[1],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等地,在广东省一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是广东最主要的本土语言[14]。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向海外迁徙,粤语在加拿大及澳洲等地之华人社区中为使用人数最多的汉语[15][需要较佳来源]。粤语也是除了官话外,唯一在中国之外的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16][17][需要较佳来源]。此外,粤语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Die kantonesische Sprache (chinesisch 廣東話 / 广东话, Jyutping Gwong2dung1waa2, Yale Gwóngdùngwá) oder Yue (粵語 / 粤语, Yuèyǔ, Jyutping Jyut6jyu5, Yale Yuhtyúhanhören (kantonesisch)ⓘ/?) ist eine chinesische Sprache, die vor allem in Südchina (Huanan) gesprochen wird.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的“祭祖四大节”,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节总是落在国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1]。《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西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
Qīngmíng, Seimei, Cheongmyeong or Thanh minh, is the name of the 5th solar term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unisolar calendar,[1] which divides a year into 24 solar terms (t. 節氣/s. 节气).[2] In space partitioning, Qingming begins when the sun reaches the celestial longitude of 15° and ends when it reaches the longitude of 30°. It more often refers in particular to the day when the sun is exactly at the celestial longitude of 15°, usually on April 5.[3]
Compared to the space partitioning theory, in the time division theory Qingming falls around April 7 or approximately 106.5 days after winter equinox.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it usually begins around 4 or 5 April and ends around 20 April.
清明(せいめい)は、二十四節気の第5。三月節(旧暦2月後半から3月前半)。
現在広まっている定気法では太陽黄経が15度のときで4月5日ごろ。暦ではそれが起こる日だが、天文学ではその瞬間とする。恒気法では冬至から7/24年(約106.53日)後で4月7日ごろ。
期間としての意味もあり、この日から、次の節気の穀雨前日までである。
Kowloon: Kowloon, das auf Chinesisch soviel wie "Neun Drachen" bedeutet, liegt auf der anderen Seite des "duftenden Hafens". Schicke Einkaufspassagen und noble Hotels in Tsim Sha Tsui wechseln sich ab mit einem Gewirr aus Einkaufsstraßen, engen Gassen, Straßenmärkten und, weiter in Richtung der New Territories, den Wohnsilos des sozialen Wohnungsbaus. Hier liegen auch die am dichtsten besiedelten Stadtteile. Von hier aus kann man Ausflüge in die landwirtschaftlichen Gebiete der New Territories und in die VR China unterneh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