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History
弥生时代/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
弥生时代(日语: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北海道与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岛的一个时代划分,处于西元前10世纪到3世纪中期。弥生时代是在经历了以采集为经济主体的绳文时代之后,一个主要依赖水稻种植的生产经济时代。事实上,水稻种植在绳文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但它是作为多样生产方式的一种而存在著,并不在弥生时代的定义之中。
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指晋朝时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大规模南迁,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八王之乱后,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之中原地区仍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政权,威胁到西晋政权,最终匈奴攻破中央朝廷,即“永嘉之祸”。晋建武年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士族臣民从西晋京师洛阳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晋元帝重建朝廷,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晋室渡江后,定都江东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也是古代中国正统皇朝首次由中原迁都至江南,亦是继孙吴后在江南建立的第二个汉人建立的偏安皇朝,连同南朝四个皇朝,合称六朝。
安陽殷墟 安阳殷墟
Yinxu (chinesisch 殷墟, Pinyin Yīnxū – „Ruinen von Yin“) sind die Überreste der Hauptstadt Yin der späteren Shang-Dynastie, die an den beiden Ufern des Flusses Huan He (洹河), in der Gemeinde Xijiao (西郊乡) des Stadtbezirks Yindu (殷都区) der bezirksfreien Stadt Anyang, im Nordwesten der Provinz Henan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gefunden wurden.
瀛涯勝覽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应天书院/Yingtian Academy
应天府书院又称商丘书院、睢阳书院、南都学舍、南京应天书院、南京书院、南京国子监,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之变时(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日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建筑。
营造法式/Abhandlung über architektonische Methoden oder staatliche Baunormen/Treatise on Architectural Methods or State Building Standards《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永樂宮 永乐宫
Der Yongle Gong (chinesisch 永樂宮 / 永乐宫, Pinyin Yǒnglè Gōng, englisch Yongle Temple/Palace of Eternal Joy/Eternal Happiness Temple) ist ein daoistischer Tempel aus der Yuan-Dynastie im Kreis Ruicheng in der chinesischen Provinz Shanxi. Er ist berühmt für seine Wandgemälde. Der Tempel ist Lü Dongbin gewidmet.
永乐瓷器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永樂通寶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5厘米,重约4克,铜质,形态残缺。铸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为大五帝钱之一。钱文“永乐通宝”,为小平钱,光背,铸造数额较少,铜钱中掺有铅锡,钱文字体以楷书及宋体为主。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此钱币略残,钱文宋体,笔法精秒,制作较工,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