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往日岁月

Atanasoff–Berry Computer
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Atanasoff–Berry Computer,通常简称ABC计算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设备。这台计算机在1937年设计,不可编程,仅仅设计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在1942年成功进行了测试。然而,这台计算机用纸卡片读写器实现的中间结果存储机制是不可靠的。而且,在发明者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因为二战任务而离开爱荷华州立大学之后,这台计算机的工作就没有继续进行下去。ABC计算机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的重要元素,包括二进制算术和电子开关。但是因为缺乏通用性、可变性与存储程序的机制,将其与现代计算机区分开来。这台计算机在1990年被认定为IEEE里程碑之一。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Atanasoff_Berry_Computer.gif

Der Atanasoff-Berry-Computer („ABC“) war der erste elektronische Digitalrechner und wurde von John Atanasoff und Clifford Berry in den Jahren 1937–1941 am Iowa State College gebaut. Die Maschine basierte auf dem binären Zahlensystem. Ihr einziger Zweck war das Lösen großer linearer Gleichungssysteme. Ein Computer im modernen Sinne war der ABC nicht, da er nicht frei programmierbar war.

Der 1937 konzipierte Röhrencomputer war in der Lage, gleichzeitig 29 lineare Gleichungen zu verarbeiten und wurde erfolgreich getestet. Als seine Erfinder 1942 aufgrund von Kriegseinsätzen die Universität verließen, war der Mechanismus allerdings immer noch unzuverlässig und störanfällig. Viele wichtige Elemente der modernen Computertechnik wurden im ABC das erste Mal eingesetzt, etwa Bausteine für binäre Arithmetik.

John Atanasoffs Arbeiten wurden erst in 1960er Jahren einer breiten Öffentlichkeit bekannt. Zu diesem Zeitpunkt ging es in einem Patentstreit um die Frage, wer den ersten automatischen elektronischen Digitalrechner i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von Amerika entwickelt hatte. Als solcher wird zumeist der ENIAC gehandelt, allerdings entschied ein US-Bezirksgericht 1973 in einem umstrittenen, aber unangefochtenen Urteil, dass die ENIAC-Patente unwirksam wären, da der ABC als erster Computer zu betrachten sei.

Atanasoff wurde im Rahmen einer Zeremonie im Weißen Haus durch US-Präsident George H. W. Bush am 13. November 1990 die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verliehen.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Edgar Snow
埃德加·帕克斯·斯诺(英语:Edgar Parks Snow,1905年7月17日—1972年2月15日),美国记者,因其在中国革命期间的著作而闻名。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西方记者。1937年《西行漫记》是斯诺最为著名的出版物,该书纪录了从中共创建至1930年期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他亦被中方视为老朋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5年6月2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三枚,其中第三枚邮票上的人物就是埃德加·斯诺。
http://tbn1.google.com/images?q=tbn:jfDRa3Gr3q3ynM:http://ycwb.com/images/2006-10/18/kxwssx6a74.jpg http://tbn0.google.com/images?q=tbn:ZJAAyPLAxOtTcM:http://cimg2.163.com/cnews/2006/10/16/20061016164555f49df.jpg http://tbn1.google.com/images?q=tbn:Q2KNBOHJg_utVM:http://www.5156edu.com/editor/Temp/200703090722527c53.jpg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normal_edgarsnow.jpg

Edgar Snow (* 17. Juli 1905 in Kansas City, Missouri; † 15. Februar 1972) war ein US-amerikanischer Journalist, der 1937 in seinem Buch Red Star over China (deutsch 1970 unter dem Titel Roter Stern über China) aus der Basis der KPCh in Yan'an und von seinen Begegnungen mit Mao Zedong berichtete. Das Buch wurde in vielen Sprachen übersetzt und trug erheblich dazu bei, Mao international populär zu machen und einen Stimmungsumschwung zugunstens Maos in der westlichen Welt herbeizuführen. Die KPCh organisierte die Veröffentlichung in chinesischer Sprache, die unter dem Titel „Geschichte einer Reise in den Westen“ erschien, um ihr einen unparteiischen Anspruch zu geben. Auf der Grundlage des Snow Materials wurde noch eine Autobiografie und ein Buch „Impressions of Mao-Tsetung“ veröffentlicht. Snows Berichte zeigten durchweg eine deutliche Sympathie für die Politik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1971 wurde er auf Anraten des CIA zu einem Interview mit Mao Tse-Tung nach Peking eingeladen, um den Besuch Richard Nixons in Peking vorzubereiten.(Quelle:Wikipedia)

埃德加 P. 斯诺英语:Edgar Snow,1905年7月11日-1972年2月15日),美国记者,因其在中国革命期间著作而闻名。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参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西方记者。1937年的《西行漫记》是斯诺最为著名的出版物,该书纪录了从中共创建至1930年期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他亦被中方视为老朋友。 

1905年7月11日,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6年进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28年2月斯诺作环球旅行,9月抵达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抵达后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不久受报社派遣乘火车沿铁路干线进行旅行采访。

1930年至33年,担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游历记者、驻北平代表,在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和日本越南缅甸印度等国采写旅行通讯及评论。1932年与海伦·斯诺(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结婚。1933年9月,斯诺的第一部著作《远东前线》在美出版。

1934年,斯诺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至1937年,讲授“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同时担任美国《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

1936年6月到10月,经宋庆龄介绍,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并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左权聂荣臻程子华等红军领导人,成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记者。同年7月,斯诺编译的中国现代作家短篇小说选集《活的中国》(Living China)在英国出版。11月14日、21日《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了他的采访文章:《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和由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照片(后来成为经典)。

1937年1月、2月间,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美的一些报纸也相继发表了斯诺的陕北报道。其中美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他在陕北苏区拍摄的70余幅照片,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他采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等。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7月,斯诺在北京写成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同年10月该书在英国伦敦出版。1938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再次出版该书,2月,中译本在做了少量增删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成为畅销一时的书。

エドガー・スノーEdgar Snow1905年7月17日 - 1972年2月15日)はアメリカジャーナリスト中国大陸の近代事情、特に親しかった中国共産党に関する作品『中国の赤い星』により著名である。 

スノーはミズーリ州カンザスシティで生まれた。先祖はノースカロライナ州、ケンタッキー州、カンサス州にいた[1]

ミズーリ大学コロンビア校でジャーナリズムを専攻した[2]。社交組織ベータ・データ・ピ(Beta Theta Pi)フラタニティの支部ゼータ・ピの会員となった[3]。が、父の学費負担を苦痛に感じて1年で退学、ニューヨークの兄のもとに移り、コロンビア大学に入学した。その後、広告代理店勤務を経てウォール街大暴落までに少額の貯金をした。

ルーズベルト汽船(セオドア・ルーズベルトの息子が経営)の船のデッキボーイになり、1928年から周遊記を書くための世界一周の旅に出かけた。同年夏に上海に上陸し、以後13年間中華民国に滞在した[2]。現地でチャイナ・ウィークリー・レビューに就職し、同紙はミズーリ大学ジャーナリズム学院卒業生の J.B. パウエルが創刊した[4]宋慶齢と友人になり[1]蒋介石国民党幹部らについて記事を書き、彼らの活動を支えた。蒋介石の周辺にはF・ルーズベルトの周辺にいるよりも多くのハーバード大卒業生が顧問となっていた。

1932年にはジャーナリスト志望のアメリカ人女性ヘレン・フォスターと結婚した[4]。彼女はのちに、スノーが考えたニム・ウェールズというペンネームで『アリランの歌』を著している。1930年代には中国鉄道省の仕事で中国を広範囲に回った[2]。1928年–30年の中国飢饉を見たり、のちにビルマ公路と呼ばれる道路を訪れた[1]満州事変について報道し、サタデイ・イブニング・ポスト特派員となった[1]

Edgar Parks Snow (17 July 1905 – 15 February 1972) was an American journalist known for his books and articles on Communism in China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revolution. He was the first western journalist to give a full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ollowing the Long March, and he was also the first western journalist to interview many of its leaders, including Mao Zedong.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book, Red Star Over China (1937), an accou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vement from its foundation until the late 1930s. 

Edgar Snow (né le 17 juillet 1905 à Kansas City, mort le 15 février 1972 à Eysins) est un journaliste américain connu pour ses livres sur le communisme en Chine

Edgar Parks Snow (Kansas City (Missouri), 17 luglio 1905Eysins, 15 febbraio 1972) è stato un giornalista, scrittore e sinologo statunitense, noto per i suoi libri e i suoi articoli sul comunismo in Cina e sulla Rivoluzione comunista cinese. Fu il primo giornalista occidentale a dare un resoconto completo della storia del Partito Comunista Cinese dopo la Lunga Marcia, e fu il primo a intervistare molti dei suoi capi, incluso Mao Zedong. È noto soprattutto per il suo libro, Stella rossa sulla Cina (1937), un resoconto del movimento comunista cinese dalla sua fondazione fino alla fine degli anni 1930. 

Эдгар Сноу (англ. Edgar Snow, 17 июля 1905, Канзас-сити, Миссури — 15 февраля 1972, Женева) — американский журналист, известный своими книгами о Китае и дружественным отношением к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ENIAC -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英语: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由其缩写,简称为伊尼亚克(英语:ENIAC,发音: /ˈɛni.æk/,也可称埃尼阿克)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Im Auftrag der US-Armee wurde ENIAC ab 1942 von John Presper Eckert und John William Mauchly an d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entwickelt und am 14. Februar 1946 der Öffentlichkeit vorgestellt. Programmiert wurde er hauptsächlich von Frauen, den „ENIAC-Frauen“, siehe auch bei Programmierung.

Mauchly und Eckert gründeten 1946 eine Computerfirma, die Eckert-Mauchly Computer Corporation, die später von Remington Rand übernommen wurde. 1947 wurde ein Patent[2] angemeldet, über dessen Gültigkeit 1967 langjährige Gerichtsverfahren begannen. Sie führten dazu, dass das Patent 1973 wegen der schon vom Atanasoff-Berry-Computer (ABC) bekannten Eigenschaften für ungültig erklärt wurde; da Mauchly während eines Besuches bei Atanasoff im Jahr 1941 Gelegenheit hatte, den ABC zu studieren, und wahrscheinlich einige Inspiration daraus zog, wurde der ENIAC vom Gericht als abgeleitetes Werk angesehen. Der Ruhm für die Erfindung des ersten elektronischen Rechners, den Mauchly und Eckert bis dahin geteilt hatten, geht seither auf Atanasoff über.

Von Philadelphia aus zog der ENIAC 1947 ins nahegelegene Ballistic Research Lab in Aberdeen um. ENIAC wurde am 2. Oktober 1955 abgeschaltet.

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英语: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由其缩写,简称为伊尼亚克(英语:ENIAC,发音: /ˈɛni.æk/,也可称埃尼阿克[1][2]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它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3]

ENIAC为美国陆军的弹道研究实验室(BRL)所使用,用于计算火炮火力表[4][5]。ENIAC在1946年公布的时候,就被当时的新闻赞誉为“巨脑”。它的计算速度比机电机器提高了一千倍。这是一个飞跃,之前没有任何一台单独的机器达到过这个速度。它的数学能力和通用的可编程能力,令当时的科学家和实业家非常激动。发明它的人为了进一步推广这些新思想,举办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讲座。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资助了ENIAC的设计和建造。建造合约在1943年6月5日签订,实际的建造在7月以“PX项目”为代号秘密开始,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穆尔电气工程学院进行。建造完成的机器在1946年2月14日公布[6],并于次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式投入使用[7]。建造这台机器花费了将近五十万美元(考虑通货膨胀,相当于2011年的六百五十万美元)[8]。1946年7月,它被美国陆军军械兵团正式接受。为了翻新和升级存储器,ENIAC在1946年11月9日关闭,并在1947年转移到了马里兰州阿伯丁试验场。1947年7月,它在那里重新启动,继续工作到1955年10月2日晚上11点45分[2]

ENIAC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奇利(John Mauchly)和约翰·皮斯普·埃克特(J. Presper Eckert)构思和设计[9]。协助开发的设计工程师团队包括罗伯特·F·肖(函数表)、朱传榘(除法器/平方-平方根器)、托马斯·凯特·夏普勒斯(主程序器)、阿瑟·伯克斯(乘法器)、哈利·赫斯基(读取器/打印器),还有杰克·戴维斯(累加器)。ENIAC在1987年被评为IEEE里程碑之一[10]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gnes Smedley
格尼丝·史沫特莱(Agnes Smedley,1892年2月23日 一1950年5月6日),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忠实的朋友。 1928年底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 曾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并为外国报刊撰写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 1937年到延安,访问中共领导人。 抗战爆发后动员组织外国医生到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以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身份,随八路军、新四军转战各地,写了许多著名的战地通讯,报道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主要著作有自传体小说《大地的女儿》及《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在反攻》《中国的战歌》等。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Ericsson Telegraf Serie 800
1880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Blick auf das Anding-Tor aus der Ferne
年代: 咸丰十年 (庚申1860) 安定门,为明清北京内城北垣东门。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统四年(1439)建城楼,瓮城东西约68米,南北约62米。1860年,通州八里桥失守后,英法联军首先攻打安定门。10月13日正午,安定门陷落,英法联军进而控制北京城。瓮城和闸楼于1915年修建环城铁路时拆除,1956年拆除箭楼,1969年拆除城楼。 安定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京都九门中有七门瓮城内建筑关帝庙,唯安定门、德胜门内建真武庙,祀奉真武大帝(北方大神),在诸门中独具一格,从1924年拍摄的照片看,建筑整洁,布局精练。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ndingmen-Pfeilturm und Straßenkreuzung
照片中最高的建筑为安定门箭楼(南面),箭楼下的建筑为真武庙。北京内城九座瓮城中,有七座内建有关帝庙,只有德胜门、安定门内建有真武庙。京师环城铁路在修建的过程中,瓮城被拆除,没有城墙的箭楼两侧边缘用阶梯状的矮墙装饰,照片右侧可见错落有致的蹬道。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nna Louise Strong
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英语:Anna Louise Strong,1885年11月24日—1970年3月29日),美国左派作家、记者。以其对共产主义运动和亲苏联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报道与支持最为著名。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进步作家、记者。她曾六次来到中国,人生旅程的三分之一在中国度过。她热爱中国,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2月,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前排左二)在山西洪洞八路军总部采访时与朱德(后排右三)、彭德怀(前排右二)等合影。(翻拍照片) 中新社发 井韦/摄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Sicherheitsrisiko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nshi-Rebellion
安史之乱是中国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与平卢节度使史思明发动的跟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藩镇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并且造成了唐代中期以后不断加剧的藩镇割据。

 

Die von General An Lushan 安禄山 angezettelte, 8 Jahre dauernde An Lushan Rebellion 安史之乱 (eine Rebellion gegen die Tang Dynastie) endet mit dem Selbstmord von Shi Chaoyi 史朝义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Streik der Minen- und Eisenbahnarbeiter in Anyuan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发生于1922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工人大罢工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引领工人运动的成功案例。 此次大罢工推动中共在江西影响力,成为中国工人运动里程碑。大罢工后,部分工人参加北伐,部分返回农村。毛泽东等通过此事件深入了解工人,为后续运动积累经验,在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4.09.1922 angeführt von 毛泽东 Mao Zedong , 李立三 Li Lisan und 刘少奇 Liu Shaoqi treten in 安源 Anyuan in der Provinz 江西 Jiangxi mehrere tausend Minen- und Eisenbahnarbeiter in einen fünftägigen Streik, mit dem sie höhere Löhne, bessere Arbeitsbedingungen und finanzielle Unterstützung ihrer Gewerkschaften erreichen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Diskussion über die Verteilung nach Arbeit
按劳分配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着调动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1977—1978年间,中国经济学界一连举行了四次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从理论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拨乱反正。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