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isch — Deutsch
Catalog Rueckblick

Chang-Familienhof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清代北方民间建筑群。 清代山西晋商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车辋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建起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庄园共占地一百余亩。常家庄园是一座城堡式建筑,现存高大的东艮吉堡门坐西朝东,门前架有白色石拱桥。常家庄园有房屋15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常家庄园经修复对外开放的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四万平米宅第,八万平米园林,主要是东西向大街南侧的原有院落。
Stadtplan Changshu
明人沈玄所写的“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点明了七溪和虞山在古城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虞山是文化与精神的高地,是园林、书画、诗歌、篆刻等诸多人文艺术所共同瞩目的文脉脊梁;而七溪流水则潺潺流淌进江南的日常生活,无声地滋润着习性的养成与古城的生长。
Koreanische Volkstraditionen
1895
Beamte-Stiefel
明、清两朝对穿鞋更有严格的限制。 文武各官及士可以着靴,而平民、伶人、仆从等不能穿靴。官员穿的鞋子必须染成黑色,俗称“皂履”。鞋底用木头做成一定厚度, 外涂一层白粉,因而又称“粉底皂靴”。在京剧中我们是可以经常看到的。
Chaoyang-Tor
1956摄 朝阳门位于北京市,元称齐化门,门内九仓之粮皆从此门运至,故瓮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仓之节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朝阳谷穗”为南粮北运的第一位喜迎神。
Chen Yinke/Chen Yinque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省南昌府义宁州(今江西省修水县)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东方史学家,曾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亦为民初时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余三人为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通晓二十余种语言。陈寅恪一生治学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学,著有《柳如是别传》、《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严耕望将其与钱穆、陈垣、吕思勉并称为“现代四大史学家”。
Chenqiao-Meuterei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1月31日),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Chen Xiliang
陈希亮(1010年-1065年5月),宋朝人,字公弼,祖先原为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迁居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Chuang Guandong
Qing Dynasty - Republic of China /清代 - 民国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顺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及皖北、苏北等地的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Meine Kindheit im alten Peking
1983年 第3屆 金鸡奖提名 导演 吴贻弓 编剧 伊明 原著 城南舊事 主演 沈洁 郑振瑶 张闽 严翔 张丰毅 配乐 吕其明 摄影 曹威业 唐时宝 剪辑 蓝为浩 制片商 上海电影制片厂
Städtisches Kanalisationsprojekt/Urban Sewer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