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Sichuan Sheng-SC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保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定位于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以国土防灾减灾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国自然和人类活动诱发重大地质灾害的成生背景、形成机理、早期识别、监测预警与工程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形成本领域集应用基础研究、先进技术开发与推广、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汇聚、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中心,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国家目标提供全面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实验室具有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地质学为主导,将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与现代地球系统科学、地球关键带理论、工程科学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和“系统工程地质学”的学术思想体系,构建了从现场调(勘)查、岩土体参数获取、模拟评价到风险源早期识别、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治理工程设计和施工等一整套系统适用、体系完整、针对性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以及配套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分析系统。
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依托四川大学,前身为在四川大学设立的“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8日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更名为“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设施齐全,设备精良,是我国水利水电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高速水力学与高坝工程、河流动力学与山区河流工程、环境水利学与山区河流保护、大坝与库岸安全、水信息学与水利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多数科研成果均已应用于三峡、二滩、小湾、溪洛渡等大型工程设计,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实验室于1991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成立。实验室以推动微细加工光学技术中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实质性进步为目标,以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宗旨,瞄准微纳光学国际前沿,围绕电磁波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深入研究微纳结构中电磁波的新现象及机理、微细结构的产生方法,形成新概念材料、微纳光电子器件及系统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 实验室主要开展微纳光学及亚波长光学、微光学与微系统、微纳加工技术及装备、高分辨成像及光谱技术四个方向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亚波长人工结构材料、超衍射光学、视光学波前工程、微纳光学、微细加工技术及装备、MEMS技术、193nm光刻、轻量化高分辨成像等。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学科方向设置最为完整的研究实体。 研究方向之一:含油气盆地动力学与油气成藏理论 研究方向之二:油气储层地质学理论与预测方法技术 研究方向之三:复杂油气藏开发开采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之四:复杂油气藏钻完井理论与关键技术 研究方向之五: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
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实验室前身是华西协合大学医牙研究室,创立于1936年,1991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教育部门批准为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领域:① 牙缺失和缺损修复的基础与技术研究 ② 口腔黏膜癌变与口腔癌转移行为研究 ③ 牙颌面先天性畸形发生机理研究 ④ 龋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新技术研究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以轨道交通车辆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高速、重载列车为核心的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根据世界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和轨道交通技术特点,实验室确定了6个研究方向:1.机车车辆设计理论与结构可靠性 2.机车车辆耦合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3.检测与试验技术 4.摩擦学理论及应用 5.牵引供电、传动与控制 6.悬浮列车技术
西南地區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Southwestern China) ,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包含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共五个省区市。四川盆地是该地区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西南地区北邻西北地区,东临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部地区、广西西部地区。
西南官話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又称上江官话,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广西、西藏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省西北部、陕西省南部、缅甸果敢和佤邦的主要语言,在老挝、泰国、越南等地也有部分华人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果敢地区具有官方地位。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西南官话分为十二片,其通常也可按照地域分为四川话、云南话、桂柳话、江汉方言(如武汉话)等。 西南官话的形成与元朝之后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移民具有很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