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Spring Festival
威风锣鼓/Weifeng Drum Dance
击奏多姿,威武雄壮,因此得名的“威风锣鼓”,是流行于山西临汾一带的民间传统打击乐。它兴起于祭祀土地和祈雨,后来演变为民间社火表演的压轴节目。由锣、鼓、铙、镲合奏而成,表演时,用锣八面,故又称“八面威风”。早期演出规模较小,一般14人为一队,称为一堂;近年来阵容日趋庞大,少则百人,多则三四百人。
武當山廟會 武当山庙会
武当山庙会是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于十堰市的武当山地区。庙会每两年(以农历计算)两期,时间分别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 武当山庙会始于东汉末年,兴于宋而盛于明清,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朝山进香、做斋醮道场、举行民间艺术活动等。朝山进香有三种形式,一是香会进香,二是道教信徒苦行进香,三是进散香。武当道场主要是做小启朝和大启朝法事,小启朝需用一天时间,大启朝则需三天。庙会期间,民众可参与踏青登山、看灯览胜、参观武当武术擂台比赛、欣赏礼花燃放等活动。 武当山庙会是当地民俗生活的缩影,它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陝北秧歌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黄土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米脂秧歌最具代表性。
英歌舞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 ,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潮州及福建省的漳州等地区,是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中国香港和泰国等地也流行。火遍全球的英歌舞被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 。潮汕地区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所表演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但表现手法十分概括写意,既不叙述故事情节也不表现人物,更多的是渲染战斗情景和热烈气氛,塑造英雄整体的形象。通过人物造型、服饰道具、形体动态、音响节奏等艺术处理,从整体上体现一种男性的刚健之美。英歌舞中的舞蛇是源自闽南民系对蛇的崇拜。
鄖陽鳳凰燈舞 郧阳凤凰灯舞
郧阳凤凰灯是郧县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花灯(舞蹈)艺术,已流传100余年。每逢春节、元宵节在街头、宅前或场院演出,其表演内容按凤鸣→出巢→游园→寻花→戏牡丹→擦痒→鹐翅→理羽→打盹→朝阳→扑翅等程序进行;其音乐来自地方花鼓、民歌小调和民间吹打乐曲,习以唢呐曲牌〔凤鸣〕、〔升帐头〕、〔大开门〕、〔一字调〕、〔游场〕、〔上梁山〕和锣鼓点子〔一捶〕、〔挑捶〕、〔阴锣鼓〕等交换运用;其道具传统以竹篾、皮纸、五彩纸通过扎制、裱糊、彩绘等组合连接而形成凤凰灯1至2个,花盆灯9个,太阳灯1个,云灯2至4个。 郧阳凤凰灯是集民间扎制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花灯(舞蹈)艺术,在鄂西北乃至全国独一无二。其承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信息量和高尚的思想内涵,以及精湛的工艺制作和多门类综合艺术特征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审美艺术和传承、保护、利用价值。
中岳廟會 中岳庙会
郑州登封市中岳庙会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属于民间宗教信仰的延续。中岳庙会源于古代统治者对山岳的祭祀,宋代政道合一,中岳庙会进入鼎盛期,中岳庙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中岳庙会会期长达10天,人数最多达每天达20万人次。 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传统艺术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
拜年/congratulate on the new year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 、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