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static/images/encyclopedia_topics.png)
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Catalog](/assets/static/images/tree_folder_open.png)
四渡河大桥
桥型 悬索桥 全长 1105米 宽度 24.5米 高度 118.2米 最大跨度 900米 桥下净空 496米 承载 G50 沪渝高速 跨越 四渡河 地点 中国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花栎树村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整合中国地质大学原有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依托地质学和资源工程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组建的。实验室面向地球科学和技术前沿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需求,通过开展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原创性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群体和多学科交叉杰出人才。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研究基地,服务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需求。
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岩土力学与工程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英文名称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前身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建设,是我国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开展岩土力学与工程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的主要科研机构,实验室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解决水利水电、交通、矿山、市政、能源、海洋与环境等多行业共性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对外开放的实验室之一。1986年国家计委批准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边建设边开放,1988年12月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通过电磁辐射(从射频到光频)与原子分子体系的共振相互作用,研究原子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新兴的波谱方法的机理和技术及其应用、新颖的原子分子体系的制备和特性等。主要开展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及其应用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在生物学和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生物分子动力学的研究、表面吸附和高聚物的分子结构、构象以及运动和弛豫的研究、光抽运的研究和激光抽运增强稀薄气体的NMR讯号、离子、原子超精细结构和囚禁离子物理、激发态及高激发态原子的能级结构及其在强电场和强磁场中的特性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