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uizhou Sheng-GZ
武陵山脉
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四地,长度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武陵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为梵净山;最高峰为凤凰山主峰,海拔2570米。属于武陵山系覆盖的地区被称为“武陵山区”。
习酒
习酒是大曲酱香型白酒。习酒,贵州省习水县习酒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习酒以当地的优质糯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成高温大曲,堆积糖化,二次投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密封贮存,精心勾兑而成,具有茅台酒的风味。酱香习酒,越陈越香,品质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游离的酒精分子越来越少,对身体的刺激也越来越小,所以喝酒时感到不辣喉,醇和回甜。
湘語 湘语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ɕiæ̃334 y42/;老湘语娄底话:/siɔŋ44 ny42/),又称作湘方言,有时也被泛称为湖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语言,是生活在中国洞庭湖、湘江、资江流域一带的湖湘民系使用的母语。现在,湘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岳阳、娄底、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角一带。
湘语(新湘语长沙话:/ɕiæ̃334 y42/;老湘语娄底话:/siɔŋ44 ny42/),又称作湘方言,有时也被泛称为湖南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门语言[3],是生活在中国洞庭湖、湘江、资江流域一带的湖湘民系使用的母语。现在,湘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长沙、湘潭、株洲、益阳、岳阳、娄底、衡阳、邵阳、怀化、永州等,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角一带。[3]
湘语是汉语的一支。若视汉语为“汉语族”的话,则湘语为一种单独的语言,而湘语内部可以划分出数支不同的湘语方言。无论如何划分,湘语的地位都跟官话、吴语、粤语、闽语、晋语、客语、赣语等相同,要么同为汉语之下的一级方言,要么同为汉语族里一种单独的语言。
Xiang, veraltet Hsiang, (chinesisch 湘語 / 湘语, Pinyin Xiāngyǔ, auch 湘方言, Xiāngfāngyán – „Xiang-Regionalsprache, Xiang-Mundart“) ist eine der chinesischen Sprachen. Sie ist nach dem Xiang-Fluss benannt und wird von über 30 Millionen Menschen vor allem in der Provinz Hunan gesprochen. Daher wird die Regiolekt auch als Hunan-Dialekt (湖南语, Húnányǔ, auch 湖南话, Húnánhuà) bezeichnet. Xiang war auch die Muttersprache Mao Zedongs.
西溪河大桥
鴨溪窖酒 鸭溪窖酒
鸭溪窖酒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所产的大曲浓香型白酒,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鸭池河大桥
开通 2016 桥型 斜拉桥 全长 1,461米(4,793英尺) 宽度 27.9米(92英尺) 高度 258.2米(847英尺) 最大跨度 800米(2,625英尺) 桥下净空 300米(984英尺) 承载 G76 厦蓉高速 跨越 鸭池河 地点 中国贵州省黔西县-清镇市 鸭池河大桥是世界上主跨最长的钢桁架斜拉桥、主跨最长的山区斜拉桥。
仰阿莎雕像/Niangx Eb Seil
Guangdong Sheng-GD
Guangxi Zhuangzu Zizhiqu-GX
Guizhou Sheng-GZ
Hunan Sheng-HN
Sichuan Sheng-SC
Yunnan Sheng-YN
瑶族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中国瑶族分布在中国南方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
彝族
彝族(彝语北部方言:ꆈꌠ),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9830327人(2020年),为中国第七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在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越南语:Người Lô 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靠近中越边境的河江、高平和老街。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少量彝族人,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缅彝语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火把节/the Firebrand Festival of the Yi ethnic group
沅江
月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