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Traditional medicine
佛手柑/Citrus medica L. var.sarcodactylis Swingle/五指橘/飞穰/蜜罗柑/五指香橼川佛手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佛手柑味辛、苦、酸、温,入肝、经胃,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
长春堂
长春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暨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二临床医药研究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是中央干部保健基地,全国“示范中医医院”,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单位,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定点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组成单位,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单位,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之一,北京市中医药海外服务发展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卫健委西医学习中医教学基地;是全国中医肿瘤医疗中心、中医糖尿病专病中心、中医肛肠病专病中心、中医急诊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及肿瘤扶正培本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是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创建于1955年12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设有心血管科、老年病科、血液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肿瘤科、脑病科、外科、创伤科、儿科、周围血管病科、肛肠科、风湿病科、肾病科、骨伤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肝病科、针灸科、皮肤科、口腔科、理疗科、麻醉科、综合内科、不孕不育科、药剂科、检验科、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病案室、临床药理、血液透析室、保健中心等临床和医技科室。
中国针灸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枣/Ziziphus zizyphus
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中藥學 中药学/Arzneimittellehren über chinesische Kräuter/Materia Medica der traditionellen chinesischen Medizin
中药学是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为中国基于弘扬本国医学传统理论的立场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汉民族医学理论)为主而将中国历代本草学记载的生药应用知识重整后近代所赋予的称谓。根据中国高校所授学科内容可见其以内容以药材饮片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生药应用知识的范围为主。
中药学是中药学科的统称。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药材饮片、中成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学科。
为中国基于弘扬本国医学传统理论的立场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汉民族医学理论)为主而将中国历代本草学记载的生药应用知识重整后近代所赋予的称谓。根据中国高校所授学科内容可见其以内容以药材饮片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生药应用知识的范围为主。
近代中药学研究由于受到中国医学应用(汉民族医学)与历代本草内容记载范围的制约,因此“中药学”的研究皆局限在汉方医学里所使用生药的研究范畴,但由于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现代生药学的研究技术,因此国际上多数药学出身的学者皆将“中药学”视为生药学的研究分支。
解表药
麻黄 | 桂枝 | 紫苏 | 生姜 | 香薷 | 荆芥 | 防风 | 羌活 | 白芷 | 细辛 |
藁本 | 苍耳子 | 辛夷 | 葱白 | 鹅不食草 | 胡荽 | 柽柳 |
薄荷 | 牛蒡子 | 蝉蜕 | 桑叶 | 菊花 | 蔓荆子 | 柴胡 | 升麻 | 葛根 | 淡豆豉 |
浮萍 | 木贼 |
清热药
石膏 | 寒水石 | 知母 | 芦根 | 天花粉 | 竹叶 | 淡竹叶 | 鸭跖草 | 栀子 | 夏枯草 |
决明子 | 谷精草 | 密蒙花 | 青葙子 |
黄芩 | 黄连 | 黄柏 | 龙胆 | 秦皮 | 苦参 | 白鲜皮 | 苦豆子 | 三棵针 | 马尾连 |
金银花 | 连翘 | 穿心莲 | 大青叶 | 板蓝根 | 青黛 | 贯众 | 蒲公英 | 紫花地丁 | 野菊花 |
重楼 | 拳参 | 漏芦 | 土茯苓 | 鱼腥草 | 金荞麦 | 大血藤 | 败酱草 | 射干 | 山豆根 |
马勃 | 青果 | 锦灯笼 | 金果榄 | 木蝴蝶 | 白头翁 | 马齿苋 | 鸦胆子 | 地锦草 | 委陵菜 |
翻白草 | 半边莲 | 白花蛇舌草 | 山慈菇 | 熊胆 | 千里光 | 白蔹 | 四季青 | 绿豆 |
生地黄 | 玄参 | 牡丹皮 | 赤芍 | 紫草 | 水牛角 |
青蒿 | 白薇 | 地骨皮 | 银柴胡 | 胡黄连 |
泻下药
大黄 | 芒硝 | 番泻叶 | 芦荟 |
火麻仁 | 郁李仁 | 松子仁 |
甘遂 | 京大戟 | 芫花 | 商陆 | 牵牛子 | 巴豆 | 千金子 |
中医药酒/Chinesische Heilweine/Chinese herbs wine/Chinese medicinal wines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患病日久必将导致正气亏虚、脉络瘀阻。因此各种慢性虚损疾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滞涩的问题。药酒中主要具有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补强身之品,同时酒本身又有辛散温通的功效。
冬蟲夏草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