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Frühlingsfest
秦淮燈會 秦淮灯会/Jinling Lantern Festival
全国著名庙会之一的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陆续拨巨款建设夫子庙地区,不断提升秦淮灯会的硬软件环境,使之成为南京民间文化民俗活动的品牌。每到大年三十灯会开幕以后,夫子庙都年节和民俗味十足。据悉,整个春节、元宵节期间的观众往往达五、六百万人次之多。 秦淮灯会越来越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发挥了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弘扬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磨年糕 水磨年糕
年糕是年景中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中国春节的一大象征就是丰收富足,故而“食”自然是过年的主题。而南方地区是以稻米为主食,故而以米制的各种糕点就成江南春节最应景的食物,俗称年糕。制作年糕要经过浸米、磨浆、 压干、粉碎、上蒸、挤压、分切、晾干 不过江浙人一般概念上的年糕,就是白年糕,又称宁波年糕。半尺把长成井字形层层叠起。这是最有年味的食物。
米酒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制作时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
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窗花是农耕文化的特色艺术,农村的生活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特征以及社会的习俗方式,也使这种乡土艺术具有了鲜明的汉族民俗情趣和艺术特色。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南方现在只在结婚时才贴,春节时一般不贴了。而在北方贴窗花依然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窗花在北方较为普遍。
沙洲优黄
苏州酿酒工艺最早可追朔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张家港后塍因毗邻长江,水质优越,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加之商业发达,水运便利,因此诞生了一批酿酒作坊,汤恒元酒店就在其中。至民国时期,汤恒元酒店逐渐扩大,在当地颇有影响力。新中国成立后,汤恒元酒店联合其他作坊,共同成立了张家港酿酒总厂。沙洲优黄酿造在光绪年间就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经过几代人的摸索总结,具有鲜明江南水乡特色的以半干半甜为特点的黄酒酿造工艺逐步成型,并在长江三角洲风行起来,寻常百姓都以每天饮一杯黄酒为时尚。
石庫門黃酒 石库门黄酒
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是创业者的天堂,石库门是上海独具风貌的典型建筑,它融合了中西建筑的风格,逐渐成为上海包容文化的特征,也沟通昨天和今天之门。也许正因为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重返石库门”的怀旧情绪,在城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漫开来。 “石库门”黄酒,以其东情西韵、华洋交融的气质诠释着上海文化的独特魅力,打破了传统黄酒的固有形象,创造了全新的黄酒文化观,经历多年,已成长为上海高端黄酒市场第一品牌、全国知名品牌。在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黄酒品类赞助商资格后,石库门上海老酒与这座城市一起,向世界展现“开启石库门,笑迎天下客”的开放魅力与最值得记忆的海派时尚。 “石库门上海老酒”,历经十年已成长为上海黄酒市场第一品牌、全国知名品牌,企业成为行业翘楚和市场领先者。在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黄酒品类赞助商资格后,石库门上海老酒与这座城市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开启石库门,笑迎天下客”的开放魅力与最值得记忆的海派时尚。“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是石库门品牌独一无二的价值源泉。
甜酒釀 甜酒酿
甜酒酿是江南地区传统小吃。是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酒酿也叫醪糟。甜酒酿属于徽州等地风味小吃,它不完全属于酒的类别,却有着酒的芳香,因其由糯米制就,因此有滋润了淳淳米香,是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极具盛名的风味小吃。
太昊陵廟會 太昊陵庙会
太昊陵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据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顷有余,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世人叹绝。每年自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会期一个月。 会期间,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数省的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进太昊陵朝祖进香,高峰时,每天可达数十万人。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