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出生较哥伦布晚约三十年,他是葡国人,幼年给华斯寇当过兵,“出征”印度,远至马六甲。他相信自葡国西航绕过南美洲,必可进入太平洋,直趋香料岛。
当时欧洲各国最“渴市”的是丁香。绕好望角经印度,路遥成本高,香料多变质。麦哲伦拟寻找一个较短的新航线。葡王对那新构想不予重视;他改投西班牙。西班 牙新王查理一世,是前王斐迪南的长孙,砰然心动,感到值得投资,答应麦哲伦分所得利润百分之五为酬,交他率领舰船五艘和二百四十人。1519年末,他自西 班牙启行,直趋巴西,沿岸南行,气候恶劣,饭食不如意,船员叛变。暴风雨中,其一艘船沉没,另一艘遁逃返国,馀三艘绕过南美尖端的海峡而入,后来命名此地 为“麦哲伦海峡”。再往西北航行,一路风平浪静,他名此水域为“太平洋”。
此时,船上食水缺乏,粮食多腐朽,麦哲伦和水手们,忍受着饥饿疾病的侵扰。如此海上生活一年后,始见海岛。水手们遂即上岸掠夺土人的食物。续西北行,入菲 律宾海域,在南部的宿雾(Cebu)登岸,和土人交战,死伤甚重,混乱中麦哲伦被杀。残馀者继续西航,经历数月始找到香料岛。此时三舰之一损坏惨重,祇好 将它废弃,馀两舰满载了丁香,作回航之行。各自为政下,一舰取道中美洲,拟越陆地先到古巴岛,途中遇飓风沉没;祇馀下一舰Victoria号,横越印度 洋,绕好望角,经历三年的折磨,于1522年秋天,回到西班牙,二百四十人中,仅剩下十七人生还。对西班牙王作交待的是约翰. 艾勒坎奴(Juan Sebastian de Elcano, c.1476-1526)。他该是历史上环绕世界的第一位航海家,而非麦哲伦。(摘自:www.ebaomonthly.com 有删节)
菲德尔·亚历克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西班牙语: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1926年8月13日-),古巴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人。前任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共和国前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和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2005年6月卡斯特罗因病住院,[1] 由其弟,时任第一副主席的劳尔·卡斯特罗暂代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后劳尔·卡斯特罗正式出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卡斯特罗于2008年2月19日公开表示不会再寻求担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但事实上他早于两年前已把权力移交予劳尔。[2][1][3] 卡斯特罗在2011年公开文章称五年前已经辞去所有职务,即2006年已交出权力。[4] 2011年4月16至19日在哈瓦那国际会议宫举行的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古共新的领导机构,劳尔·卡斯特罗正式当选为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马查多为第二书记。[5] 由此卡斯特罗正式引退。
普鲁士精神,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敬畏的名词,但这种精神是建立在它的军国主义体制的基础上的。整个国家就是一座大军营,整个国家机构就是一部军事机器,全力支持着一支的代表国家荣誉的庞大军队。“普鲁士精神”在腓特烈二世时代发展到了它的极点,这个国王也以“战神”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
腓特烈二世无疑是个幸运儿,祖先留给他的资本是丰厚的。霍亨索伦家族从一个瑞士山区的城邦主发 展到北德意志广阔土地的统治者,爵位又从伯爵到选侯再到国王。更重要的是,留给了他一支强大且效率很高的军队。但腓特烈少年时代却是一个酷爱自由,喜欢文 学艺术,反感专制和服从,充满叛逆性格的人。他偏偏有一个古板固执的“军人国王”父亲,于是父子间展开了一场人间常见的管制与反管制的较量,只是当这种较 量发生在王家时,就变得更加残酷了。少年腓特烈经常遭到父亲的棍棒殴打和言语刺激。18岁时为抗拒父亲为他安排的婚姻,计划同几个同伴出逃,结果被关进监 狱,还被安排了观看同伴被砍头的血腥场面。
在狱中的日子使他度过了青春期的躁动,他开始变得深沉理智,霍亨索伦家族的 传统在他身上开始显现。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找到了对政治和军事的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的实践,初步建立了一套军事理论。1740年他继承了 王位同时也继承了一支8万多人训练有素的军队,并继续扩充这支军队,使之达到20多万人,成为实践他的理论“政府的基本法则都是扩张领土”的工具。
盖乌斯·儒略·恺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时间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恺撒也是扑克牌里的方块K人物。
Georgi Konstantinowitsch Schukow (GCB) (russisch 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 wissenschaftliche Transliteration Georgij Konstantinovič Žukov; * 19. Novemberjul./ 1. Dezember 1896greg. in Strelkowka (heute Teil der Stadt Schukow), Ujesd Malojaroslawez, Gouvernement Kaluga, Russisches Kaiserreich; † 18. Juni 1974 in Moskau) war Generalstabschef der Roten Armee, Marschall der Sowjetunion und von 1955 bis 1957 sowjetischer Verteidigungsminister.
Schukow wurde bei der erfolgreichen Verteidigung Moskaus (1941/42) sowie als Sieger der Schlacht von Stalingrad (1942/43) und der Schlacht um Berlin (1945) international bekannt. In der Nacht auf den 9. Mai 1945 nahm er in Berlin-Karlshorst als Vertreter der Sowjetunion die bedingungslose Kapitulation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entgegen.
乔瓦尼·卡博托(意大利语:Giovanni Caboto),又称约翰·卡博特(John Cabot)(1450年–约1499年),是意大利的航海家、探险家。航海家塞巴斯蒂安·卡博托(Sebastiano Caboto)之父。被认为是继诺斯曼人莱夫·埃里克松于约1003年登陆纽芬兰岛后,首个到达该地的欧洲人。
约翰·卡博特1450年生于热那亚,1461年移居威尼斯,1476年入威尼斯籍。
他于1497年在跨过北大西洋对北美大陆进行了考察。他在纽芬兰岛登陆。并发现了纽芬兰渔场。
1497年布里斯托尔商人委托约翰·卡博特出海探险。1497年5月,约翰·卡博特离开布里斯托尔向西航行,绕过爱尔兰的北部海岸,一直沿50°线偏北航行。经过一个半月的航驶后,1497年6月25日,卡博特到达一个气候寒冷的不毛之地,他把这块陆地称为“Tierra prima vista”(意思是“首次看到的陆地”)。
次年4月,即1498年4月,布里斯托尔组织了对“中国”的第二次探险。为了进行这次探险,一共装备了五艘或六艘航船,约翰·卡博特再次被任命为这个探险队的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