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erman — Chinese
Catalog Spring Festival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产地天津市杨柳青镇
聊城东昌年画
东昌府木版年画,山东省聊城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昌府木版年画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古城区内的东关街、清孝街,堂邑镇的许堤口及梁水镇的大赵等城镇乡村,其起源于明代,民国时期达到鼎盛。东昌府木版年画将年画与门神画融为一体,兼具审美欣赏和驱邪祈福的功能。它取材广泛,既有现实生活、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内容,又有围绕福、禄、寿、喜等祥瑞主题的表现。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品构图简洁,格调高,整体感强,人物造型夸张,形体丰满朴实,线条圆润流畅,刚柔相济,色彩鲜艳亮丽,对比强烈。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
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一种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传统民间版画。其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间接地记录下了中国民居和民间社会生活的情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仙镇年画
诞生于唐,兴于宋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新年钟声
每逢新年零时敲响的钟声称为新年钟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开始。
迎新春鑼鼓大賽 迎新春锣鼓大赛
西安市迎新春锣鼓大赛在西安高陵区昭慧广场震撼开锣。激昂的鼓点奏响盛事的凯歌,铿锵有力的声音敲出自信的力量。陕西是锣鼓文化的发源地,西安锣鼓享誉全国、名扬海外。“西安鼓乐”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陵 “西营战鼓”、 临潼“十面锣鼓”、周至“渭旗锣鼓”等历史悠久,展现出秦地浑厚、秦人豪放的性格遗风。锣鼓大赛既承载着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祝愿,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世界人文之都的具体实践。
女兒紅 女儿红
女儿红是浙江省绍兴市的地方传统名酒,属于发酵酒中的黄酒,用糯米发酵而成,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气潮湿寒冷人们常饮用此酒来御寒。 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始创于晋代女儿红品牌的故事千年流传。早在公元304年,晋代上虞人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女酒、女儿红酒为旧时富家生女嫁女必备之物的记载。 当女儿下地的第一声啼哭,肯定会让每一个父亲心头一热,三亩田的糯谷就酿成三坛子女儿红,仔细装坛封口深埋在后院桂花树下,就像深深掩藏起来的父爱,没事的时候就到桂花树下踏几脚,踏几脚仿佛心里也踏实一些。回头望一望女儿,女儿头扎红头绳,眉眼儿像清明时节的柳叶,一天比一天明媚。自古浙江绍兴一带,这个习俗就这样长久沿袭着。待到女儿十八岁出嫁之时,用酒作为陪嫁的贺礼,恭送到夫家。按照绍兴老规矩,从坛中舀出的头三碗酒,要分别呈献给女儿婆家的公公、亲生父亲以及自己的丈夫,寓意祈盼人寿安康,家运昌盛。在绍兴一带这一生女必酿女儿酒的习俗长久流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住东关古镇时,品饮女儿红酒后写下了著名诗句“移家只欲东关住,夜夜湖中看月生”。
春聯 春联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