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甘肃省-陇

Altun
阿尔金山脉(Altyn-Tagh),蒙古语意为“有柏树的山”。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北面,是构成青藏高原北边屏障的山脉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界山。
Anduo
安多(藏语:ཨ༌མདོ།,威利转写:a mdo,藏语拼音:Amdo),源自藏族传统文化,是藏地的区划之一,常与卫藏和康区并列。安多位于青藏高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海西五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Bajiao-Stadt
八角城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滩东部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的台地上,这里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冲,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嘶罗王朝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现八角城遗址基本保存完整。
Grotten des Bingling-Tempels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镇塔坪村的积石山大寺沟西侧的崖壁。 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现存洞窟34个,龛149个;石雕像694身,泥塑像82身;洞窟形式和云冈、龙门近似,但佛龛多作覆钵式塔形,为别处少见;有代表性的是第169窟,窟中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为此处最早的纪年。
Tibeter/Zang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藏文:བོད་པ་,威利转写:bod pa,藏语拼音:Pöba)。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650万余人;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即海外藏人。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帝国。公元11、12世纪,藏民族开始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传统服装为藏服,又以藏袍为主。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Große Chinesische Mauer/Great Wall
长城(蒙古语:ᠴᠠᠭᠠᠨ ᠬᠡᠷᠡᠮ,西里尔字母:Цагаан хэрэм;满语: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ᠵᠠᠰᡝ,穆麟德转写:šanggiyan jase),是中国古代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帝国或部落联盟的侵袭,在西北方所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虽为城墙,但不做为完全单一条绝对隔离线,而是多层检查通行的边防口,实际上还主动发挥指导经贸交流的两手策略,东西段与前后关卡加总起来可绵延上万华里(约4500-6000千公尺),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Daliwan-Kultur in der Mitte der Provinz Shaanxi ( ca. 5900 v. Chr. bis 5300 v. Chr.).
大地湾文化是华夏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明,是仰韶文化的来源之一。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大地湾是一处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遗址,比广为人们所知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都要早。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这次发掘工作由兰州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甘肃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主持,其间有来自美国的考古学者参与工作。
Legend od Love/Eine Geschichte von der Seidenstraße/Tales of the silk road
Diyin-Hof/Keller
地窨院建筑技艺是山西省运城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由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逐渐成为分布在晋南、渭北、豫西、陇东等地阳坡台地上的普遍民居院落。窑洞依不同用途分:居住窑、储存窑、牲畜窑、茅厕窑及门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