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static/images/encyclopedia_topics.png)
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Catalog](/assets/static/images/tree_folder_open.png)
晋剧/Jinju/Shanxi-Oper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晋国
创始年 前11世纪 始祖 姬虞(唐叔虞) 灭亡年 前376年 ( 11. Jahrhundert v. Chr. bis 376 v. Chr) 国都 1. 唐 2. 曲沃 3. 绛 4. 新绛 晋国是西周初期为拱卫北方而分封在今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因都城(今山西临汾市曲沃、翼城交界的曲村—天马遗址,塔儿山之阳)在故唐都城(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塔儿山之阴)附近,故国号仍为唐,始封国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虞,后世称为唐叔虞。虞子燮即位后改国号为晋,至此历经尧、虞、夏、商的陶唐氏唐国结束。按《春秋左传·昭公元年》,唐叔虞标志陶唐氏唐国之结束。晋国是周初三大封国之一,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
晉祠 晋祠/Jinci
Jinci (chinesisch 晉祠 / 晋祠) ist eine Tempelanlage in Taiyuan in der chinesischen Provinz Shanxi aus der Zeit der Song-Dynastie. Ihren Kern bildet der Ahnentempel des Fürsten Shu Yu.
晉城 晋城
晋城市,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境居于晋城盆地,四周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丹河与沁河纵流全市,因春秋末年迁晋静公到此而得名,总面积约9490平方千米,是山西省东南门户。晋城市历史悠久,上世纪出土高都、塔水河、下川等史前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全市文物古迹众多,代表景点有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析城山、王莽岭等。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所产泽州铁器、兰花炭质地优良 。晋城市现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城区 县级市:高平市 县: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
晋侯鸟尊
西周晋侯鸟尊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 ,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
晉中 晋中
晋中市,中国山西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晋中市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百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有百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许多名人名臣出生于此。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奇迹,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富甲天下、诚信天下、家国天下”著称,也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太行精神。晋中属太原都市核心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组成部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市城区紧靠省会太原,与太原形成“三纵十横”路网体系。晋中市现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市辖区:榆次区、太谷区 县级市:介休市 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
稷王廟 稷王庙
稷山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始建于元朝,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稷王庙是奉祀中华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它融琉璃、木刻和石雕三者艺术为一体,堪称“三绝”,其内容丰富、雕技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正殿的浮雕蟠龙,怒目圆睁,吞云吐雾,祥气横溢。献殿的琉璃彩瓦,色彩艳丽,充满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