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诺贝尔奖

Barry Barish
巴里·克拉克·巴里什(英语:Barry Clark Barish,1936年1月27日—),美国实验物理学家,任加州理工学院林德物理学教授。他是引力波领域的专家,并于2017年“因对LIGO探测器及引力波探测的决定性贡献”而与莱纳·魏斯及基普·索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Shimon Sakaguchi
坂口志文(日语:坂口 志文/さかぐち しもん Sakaguchi Shimon,1951年1月19日—),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大阪大学荣誉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文化功劳者。 坂口教授是调节T细胞的先驱,曾获盖尔德纳国际奖、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7年荣获素有“准诺贝尔奖”之称的克拉福德奖。202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aul Ehrlich (geboren am 14. März 1854 in Strehlen, Regierungsbezirk Breslau, Provinz Schlesien; gestorben am 20. August 1915 in Bad Homburg vor der Höhe)
Paul Dirac
保罗·阿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OM,FRS(英语: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又译狄喇克,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 狄拉克在物理学上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统合了维尔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埃尔温·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发展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数学架构。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解释了粒子的自旋,并且首先预测了反粒子的存在。而他在路径积分和二次量子化也扮演了的先驱者的角色,为后来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他将拓扑的概念引入物理学,提出了磁单极的理论。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史上最年轻获奖的理论物理学家。
Paul Modrich/Paul Lawrence Modrich/保罗·劳伦斯·莫德里奇
Paul Lawrence Modrich (* 13. Juni 1946 in Raton, New Mexico) ist ein US-amerikanischer Biochemiker und Genetiker. 2015 wurde ihm „für die mechanistischen Studien zur DNA-Reparatur“ gemeinsam mit Tomas Lindahl und Aziz Sancar der Nobelpreis für Chemie zugespro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