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德语 — 汉语
Catalog 湖北省-鄂

竹山 竹山
竹山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地处鄂西北山地,北属武当山,南属大巴山。东邻房县,北界郧阳区,西北邻陕西省白河县,西交竹溪县、陕西旬阳市,南接神农架林区、重庆市巫溪县。县城东北距十堰市城区158公里,东南距武汉市638公里。全县版图面积3586平方公里。竹山县,古称“上庸”。西魏废帝元钦因境内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称“竹山”。竹山县下辖9个镇、8个乡: 城关镇、​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得胜镇、​田家坝镇、​官渡镇、​潘口乡、​竹坪乡、​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深河乡和柳林乡。
竹溪 竹溪
竹溪县,隶属湖北省十堰市,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县、镇坪县和旬阳市,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总面积3310平方千米。竹溪境内山川纵横,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3.9%。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有国家战略性矿产储备资源稀土和铀矿。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梅子垭茶、彭裕沟大米、慈孝沟楠木曾作为古代宫廷贡品,成为“三贡”产地。“山二黄”、“竹溪蒸盆”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溪境内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关垭楚长城遗址;有明嘉靖年间的“采皇木”摩崖石刻;有秦巴古盐道。竹溪县下辖11个镇、4个乡: 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县河镇、​泉溪镇、​丰溪镇、​龙坝镇、​兵营镇、​汇湾镇、​新洲镇、​鄂坪乡、​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龙王垭茶场、​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原种场、​渔种场、​种畜场、​王家山茶场、​标湖林场和双竹林场。
秭歸 秭归
秭归县,湖北省宜昌市辖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大坝库首。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总面积2274平方千米。汉,置秭归县。吴,分秭归北部置兴山。秭归历史悠久。有7000年的文明史、3200年的文字史、2000年的置县史,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出土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7000多年前的“太阳人”石刻。文化积淀深厚。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和革命先烈夏明翰的故里。秭归县下辖8个镇、4个乡: 茅坪镇、​归州镇、​屈原镇、​沙镇溪镇、​两河口镇、​郭家坝镇、​杨林桥镇、​九畹溪镇、​水田坝乡、​泄滩乡、​梅家河乡和磨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