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Review

Zhang Boqing Residenz
张伯卿公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镀溪街青杠林路2号,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历时3年,耗白银4万两,系原贡井籍官绅张伯卿的私人宅邸。公馆建筑面积1148平方米,以雕花石柱隔以层次,廊檐、柱础、屋顶、楼拦皆雕塑人物、动物、花草等图案。主楼是一幢二层外肮式砖结构欧式建筑,建筑工艺十分考究,主体采用纵横墙承重及木楼屋架、擦条承重,墙壁及望板饰有花、草、鱼、果等灰塑小品,内走廊以圆柱、方柱支撑。楼房布局典雅,装饰华丽,横开雕花木窗,既具有装饰性,又采光通气。门前为石砌月台,起观景台之作用。张伯卿公馆设计中揉进了东西方多种建筑基因并进行了变形,成为“协同自然、中西合壁”的建筑经典,是川南地区近代建筑中现存的最具有西洋特征的一处宅院建筑,是民居公馆中不多见的中西合壁、文化共融的建筑精品。
Zhang Guotao
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1979年12月3日),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是八一南昌起义主要发起人之一。张国焘在中共党内资历很深,长征后他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在中央红军之上。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
Zhang Jian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一部分系科迁入扬州成立扬州师范学院)以及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中国第一家气象台军山气象台以及高等学校南通大学。参与筹画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即现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现上海海事大学、现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现上海海洋大学)等的筹建。
Zhang Juzhengs Reformen
张居正改革指的是万历元年(1573年),为了挽救明王朝,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地主阶级的改良自救运动。因效果显著,又被称为“万历中兴”。万历元年(1573年),明王朝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凸显,为了挽救明王朝,张居正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但因为改革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阻拦,最终在万历十年(1582)宣告失败。 张居正改革创造了历史上的“万历中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Zhang Tang
张汤(前155年-前115年),西汉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是留侯张良的同宗远亲。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
Zhang Tingyu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Ehemalige Residenz von Zhang Wentian
张闻天故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川南奉公路4398号,占地面积686平方米、建筑面积495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1992年10月,张闻天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主要陈列有《张闻天革命史绩陈列室》《客堂西面的房屋陈列》,主要藏品有张闻天亲属捐赠的《历年征集》;驻苏大使张闻天离任时,苏联赠送的《纪念礼盘》。 截至2019年末,张闻天故居的藏品数量有796(件/套)。张闻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张应皋(也作张荫皋),字闻天,曾经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Zhang Zeduan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 又字文友。 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之一。张择端自幼好学,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此画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于繁杂间游刃有余,实为中国古代绘画之瑰宝。此外,还有《金明池争标图》传世,亦为艺术杰作。
Zhang Zizhong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临清直隶州唐园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原为西北军系将领,中原大战后接受中央政府改编,转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曾参与喜峰口战斗。 1935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曾先后任察哈尔省主席与天津市市长。 1937年抗战爆发后,曾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与北平市长,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军长,后升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曾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被日军包围于南瓜店,战死,追晋陆军二级上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军级最高者。
Um neue Technologien zu beherrschen, müssen wir gut lernen, aber auch gut innovieren können/To master new technology, we must be good at learning, but also good at innovation
邓小平为宝钢题词 1984
Knüppelhieb
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种刑罚,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脱掉中衣(内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臀部。 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Zhaobi/Yingbi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外的屏蔽物。照壁以形论有一字、雁翅、撇山、座山,以材质分有琉璃、砖石、木瓦。唐时,照壁之美就已惊艳世人,诗人司空曙有“云母屏风光照壁”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