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Nobel prize
University of Bristol
Motto Vim promovet insitam bringt die innewohnende Kraft vorwärts Gründung 4. Dezember 1909 Trägerschaft staatlich Ort Bristol,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Charles Barkla
查尔斯·巴克拉,FRS,FRSE,(英语:Charles Barkla,1877年6月27日—1944年10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爱丁堡大学 (1913-1944) 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7年,他因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获得了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Charles Hard Townes
查尔斯·哈德·汤斯(英语:Charles Hard Townes,1915年7月28日—2015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美国物理学家、教育家。 让汤斯闻名的是激微波的理论和应用,其中他得到了根本性的专利,并与激微波和激光两种设备连接量子电子学等工作。1964年,汤斯和巴索夫和普罗霍罗夫分享同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起,他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直至退休。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 27. November 1857 in London; † 4. März 1952 in Eastbourne, Sussex) war ein britischer Neurophysiologe. Für seine Entdeckungen auf dem Gebiet der Funktionen der Neuronen erhielt er 1932 gemeinsam mit Edgar Douglas Adrian den Nobelpreis für Medizin.
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
查尔斯·汤姆森·里斯·威耳孙,CH,FRS(英语: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英国原子物理学和核子物理学先驱,生于苏格兰中洛锡安郡格伦科斯。先后就学于曼彻斯特和剑桥,1925年到1934年任剑桥自然哲学教授。他以研究大气电学而闻名,主要成就是发明云室,用以观察α粒子与电子的轨迹,从而进一步研究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1927年他与康普顿一起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卒于皮布尔斯郡卡洛普斯。
Shin’ichirō Tomonaga
朝永振一郎(日语:朝永 振一郎/ともなが しんいちろう Tomonaga Shin'ichirō,1906年3月31日—1979年7月8日),日本物理学家,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也因为这项贡献与美国物理学家理察·费曼及朱利安·施温格共同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Isamu Akasaki
赤崎勇(日语:赤﨑 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 Akasaki Isamu ?,1929年1月30日—2021年4月1日),日本化学工程学家,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别教授及名誉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紫绶褒章、文化勲章、勋三等旭日中绶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赤崎教授于2014年凭借“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继罗伯特·密立根之后,史上第2位兼有诺贝尔奖暨IEEE爱迪生奖章荣誉的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