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Nobel prize

Roy Jay Glauber
罗伊·杰·格劳伯(英语:Roy Jay Glauber,1925年9月1日—2018年12月26日),美国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兼职教授,出生于纽约市。他因“对光学相干性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一半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半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分享。
Universität Complutense Madrid/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Martin Karplus
马丁·卡普拉斯(英语: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2024年12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和摄影家,拥有奥、美双重国籍[1]。1979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学教授。1995 年开始担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 卡普拉斯与迈可·列维特、阿里耶·瓦舍尔,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Max Born
马克斯·玻恩(德语: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又译为马科斯·波恩,是一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Max von Laue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Mario Vargas Llosa
豪尔赫·马里奥·佩德罗·巴尔加斯·略萨(西班牙语: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西班牙语:[ˈmaɾjo ˈβaɾɣaz ˈʎosa];1936年3月28日—),秘鲁作家和诗人。创作小说、剧本、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获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