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History

Edmund Hillary
艾德蒙·珀西瓦尔·希拉里爵士,KG,ONZ,KBE(Edmund Percival Hillary,1919年7月20日-2008年1月11日),是新西兰登山家和探险家,在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盖的合作之下,他和丹增·诺盖成了最早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峰顶的人。
Étienne Lenoir
艾蒂安·勒努瓦(1822-1900),比利时工程师。他出生于Mussy-la-Ville(当时在卢森堡,从属于比利时)。1850年代早期迁居法国,在巴黎定居,在那儿对电镀术产生兴趣。后来他对电报做了改良。他最出名的贡献是发明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以瓦斯作燃料。
Albertus Magnus
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约1200年—1280年11月15日)是一位中世纪欧洲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多明我会神父,由于他知识丰富而著名,他提倡神学与科学和平并存。有人认为他是中世纪时期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也是首位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哲学综合到一起的中世纪学者。罗马天主教将他列入36位教会圣师之一。
Festungsanlagen von Aigues-Mortes
Alan Turing
艾伦·麦席森·图灵,OBE,FRS(英语:Alan Mathison Turing,又译阿兰·图灵,Turing也常翻译成涂林或者杜林,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是英国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分析学家和理论生物学家,他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
Isaac Newton
艾萨克·牛顿爵士PRS MP(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语发音[ˈaɪzæk ˈnjutən])[ 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6年3月20日] 是一位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1687年他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Edward Teller
爱德华·泰勒(英语:Edward Teller,1908年1月15日—2003年9月9日),本名泰莱尔·艾戴(匈牙利语:Teller Ede),美国匈牙利裔犹太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见泰勒-乌拉姆构型),但他本人并不喜欢此称号。除氢弹之外,他对物理学多个领域亦有相当的贡献。
Élysée-Vertrag
爱丽舍条约(Élysée Treaty)又称作德法合作条约、法德友好条约,是于1963年1月22日由时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在巴黎爱丽舍宫签订的合作条约。签订条约不但推动两国在二次大战后的和解进程,成为了德国与法国两个欧洲核心国家全面和解的象征。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条约的签订为其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和框架结构。
Aisin Gioro Puyi
溥仪(满语:ᡦᡠ ᡳ,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曜之,号浩然[6],洋名亨利(Henry),笔名邓炯麟。其为清朝第11位君主、满洲国第1位君主,也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因其逊位,故又称清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