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Anhui Sheng-AH

Bonsai mit dem Hui-Stil
属树桩盆景。起源于唐代,至南宋出现规则式游龙盆景,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绩溪县仁里村每12年举行一次盆景赛会,名曰花果会。清《浮生六记》记载1878年仁里花果会,"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大半皆以黄山松"。歙县卖花渔村更以植梅为业,以善作盆景著称于世。徽派盆景用于树桩造型的主要树种有梅、松、榔榆、天竹、南天竺、紫薇、山茶等,以梅花、茶花为上品,梅中又以骨里红、绿萼、朱砂、送春、玉蝶等品种为佳。茶花品种近30个,有色泽的不同和浓淡的变化,又有单瓣重瓣之分,花朵大小之别。徽派盆景以枝干虬曲的木本植物为培育对象,经移栽、修凿、剪扎、摘心、去芽等手法,创作出较之于自然树木更丰富多彩的艺术品。如松柏之葱郁劲健,竹子的潇洒清秀,梅桩的古雅幽芳,榆、雀梅的拙朴苍古,黄杨的清朗茂密等。盆景树桩大而奇,形态蟠曲古朴,造型精巧奇美,倔傲刚劲。徽派盆景的主要形式有游龙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和自然式等,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代表性。
Alte Stadt von Huizhou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Huizhou Kultur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Hui-Chinesen, chinesische Muslime,Dunganen
回族,中国民族之一,族名来自唐朝回鹘,古代又称回回或畏兀儿,世居于黄河流域西北地带,由内蒙古至山西、陕西、甘肃,以至于新疆和中亚一带,先祖主要为突厥人,但混有蒙古人、波斯人、大月氏、塞种人、粟特人、阿拉伯人,以至于羌族与汉族等不同血统。蒙古帝国时,以突厥人为主的中亚、西亚色目人,皆被统称为回回,居住在黄河西北地带的突厥部落也被包括在其中。受中亚与西亚中伊斯兰教传播的影响,许多回族成为穆斯林,伊斯兰教被称为回教。也因此,在元代之后,由新疆至中国南方,所有穆斯林群体,不分血统,都被称为回族,回族因此遍布全中国。其中,长期居住于中国本部的族群,除了伊斯兰教信仰外,血统、语言大部分已汉化,使用汉语,从外貌上与汉族难以区分。
Huo-Shan-Huang-Ya
霍山黄芽是黄茶的一种,主要产于安徽省霍山县磨子潭镇东流河村,大化坪、漫水河、上土市九宫山等地。霍山黄芽源于唐朝之前。唐李肇《国史补》把寿州霍山黄芽列为十四品目贡品名茶之一。明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 该茶条形紧密,形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浓郁,有板栗香气。 霍山黄芽属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同时有说法将其归为安徽三黄之一。
Jixi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属宣城市,地处徽文化的核心区,是徽菜、徽墨、徽商和徽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徽厨之乡”、“徽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的美誉。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
Heimatort von Jiang Ziya
安徽临泉 姜尚故里姜寨,姜子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史学界称其为“兵家始祖”、“谋略鼻祖”、“武宗”、“武圣”、“谋圣”。民间则有“封神之神”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