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Nobel prize
Yōichirō Nambu
南部阳一郎(日语: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Nambu 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于日本东京的日裔美国公民,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学家,去世前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费米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大阪大学特别荣誉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名誉教授、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学术顾问。 南部阳一郎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普世誉为“物理学的预言家”。他从1960年代起就在粒子物理领域开展了许多超前时代的先驱研究,包括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提出南部-约纳-拉西尼奥模型等。此外,他还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色荷规范,亦曾为彼得·希格斯发现希格斯机制提供重要建议。 在超过半世纪的时间里,南部获得几乎所有的物理学界最高荣誉,其中包括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evill Francis Mott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CH,FRS(英语:Sir Nevill Francis Mott,1905年9月30日—1996年8月8日),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Niels Bohr
尼尔斯·亨里克·达维德·玻尔(丹麦语: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一译尼尔斯·博尔,丹麦物理学家,1922年因“他对原子结构以及从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Nikolai Gennadijewitsch Bassow/Никола́й Генна́диевич Ба́сов
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Генна́диевич Ба́сов,1922年12月14日—2001年7月1日),苏联物理学家、教育家,因在量子光学领域的重要贡献,1964年与查尔斯·汤斯和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Nikolai Nikolajewitsch Semjonow/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мёнов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俄語: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мёнов,1896年4月15日—1986年9月25日),苏联医生和化学家,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化学连锁反应的量的理论、对热爆炸的理论和对气态混合物燃烧的理论。1956年他与西里尔·欣谢尔伍德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Nicolaas Bloembergen
尼古拉斯·布隆伯根(荷兰语:Nicolaas Bloembergen,1920年3月11日—2017年9月5日),出生于多德雷赫特的荷兰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亚利桑那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