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Nobel prize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
Motto In publica commoda (Zum Wohle aller) Gründung 1734 (Lehrbetrieb) 1737 (Einweihung) Trägerschaft Stiftung öffentlichen Rechts Ort Göttingen Bundesland Niedersachsen Land Deutschland
Joel Mokyr
乔尔·莫基尔(希伯来语:יואל מוקיר,英语:Joel Mokyr;1946年7月26日—),荷兰出生的美籍以色列裔经济史学家,1994年起担任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历史学教授,兼罗伯特·H·斯特罗茨文理教授。2001年起,担任特拉维夫大学埃坦·伯格拉斯经济学院萨克勒教授研究学者。202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George Elwood Smith
乔治·史密斯(英語:George Elwood Smith,1930年5月10日—2025年5月28日),美国物理学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George C. Marshall
小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Jr.,1880年12月31日—1959年10月16日),美国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曾在二战期间提拔多位将领。他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二战期间坚持先进攻德国再攻打日本的战略方针,1945年退役。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Giorgio Parisi
乔治·帕里西(义大利语:Giorgio Parisi,1948年8月4日—),男,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领域为量子场论,统计力学和复杂系统。他最知名的贡献包括与圭多·阿塔雷利共同提出部分子密度的QCD演化方程(称为阿塔雷利-帕里西方程或DGLAP方程)、自旋玻璃谢林顿-柯克帕特里克模型的精确解、描述界面生长的动力学标度的卡达尔–帕里西–张方程、鸟群中的涡动等。
George Smoot
乔治·菲茨杰拉德·斯穆特三世(英语: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1945年2月20日—),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暨基础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乔治·斯穆特和约翰·马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分享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George Thomson
乔治·汤姆逊爵士,FRS(英语:Sir George Paget Thomson,1892年5月3日—1975年9月10日),又称G. P .汤姆森,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因电子衍射实验和克林顿·戴维森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Georges Charpak
乔治·夏帕克(法语:Georges Charpak,1924年3月8日—2010年9月29日),法国物理学家,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夏帕克于1946年成为法国公民,最初他以研究核物理学为职,后来转向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1968年,夏帕克发明粒子探测器和多线路正比探测器(又称多丝正比室),这两项发明使他于199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法语: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发音:[ʒɑ̃ maʁi ɡystav lə klezjo];1940年4月13日—),生于法国尼斯,持有法国和毛里求斯双国籍,法语作家,是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


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