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诺贝尔奖

Roderick MacKinnon
罗德里克·麦金农(英语:Roderick MacKinnon,1956年2月19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教授。因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功能的物理化学属性的研究,尤其是X射线晶体学的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而分享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与之分享这一奖项的是彼得·阿格雷,他因对离子通道的相关研究而获奖。
Roger Penrose
罗杰·彭罗斯爵士,OM,FRS(英语:Sir Roger Penrose,1931年8月8日—),英国数学物理学家与牛津大学数学系 W. W. Rouse Ball 名誉教授。他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工作拥有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方面的贡献。他也是娱乐数学家与具争议性的哲学家。罗杰·彭罗斯是科学家理昂内·彭罗斯与玛格丽特·雷瑟斯的儿子,为数学家奥利佛·彭罗斯与国际象棋大师强纳森·彭罗斯的兄弟。 他因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确凿预测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onald Ross
罗纳德·罗斯爵士,KCB(英语:Sir Ronald Ross,1857年5月13日—1932年9月16日),苏格兰医师,他曾经以军医的身份参加第三次缅甸战争,同时他也写了一些诗与小说。主要研究疟疾的侵入机制与治疗方法,且在西非发现传播疟疾的疟蚊,于190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oy Jay Glauber
罗伊·杰·格劳伯(英语:Roy Jay Glauber,1925年9月1日—2018年12月26日),美国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和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兼职教授,出生于纽约市。他因“对光学相干性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一半的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半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分享。
Rockefeller University
Universität Complutense Madrid/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
Martin Karplus
马丁·卡普拉斯(英语: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2024年12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和摄影家,拥有奥、美双重国籍[1]。1979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学教授。1995 年开始担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 卡普拉斯与迈可·列维特、阿里耶·瓦舍尔,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