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Ge-Brennstätte/Geyao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Gongchen-Brücke
拱宸桥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北端,东连台州路,西接桥弄街,是杭州城区现存最大的石拱桥,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 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为三孔薄墩联拱桥,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总长92.1米,宽5.9米,中孔高9.2米。桥身用条石错缝砌筑,上贯穿长锁石,桥面呈柔和弧形,两端设踏跺,两侧以素面石栏板及望柱围护,望柱头多雕以仰莲。拱宸桥中的“宸”意为帝王宫殿,高大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桥由此而得名。
Gu-Zhu-Zi-Sun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而得名。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该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顾渚紫笋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陆羽论为“茶中第一”。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因陆羽的推荐,成为了唐代皇家贡茶,一直到明朝末期,持续进贡了876年,也是历史上进贡时间最长的茶。 长兴顾渚山旁的大唐贡茶院,就是当时为唐代皇室加工顾诸紫笋的场所,它是历史上第一座贡茶加工工场。
Hängender Kalmus
挂菖蒲是中国端午节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清代已有此俗。这天,人们将菖蒲(或艾叶扎在一起)挂于门户,也有将菖蒲与艾叶倚在或插在门帝的。民间有用它来驱邪。 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的部分地方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悬挂蒜头,有的挂石榴花。蒜的气味辛烈,石榴花五月盛开,是"天中五端"之一,以期"赶鬼除菌"。
Guanyun Qiantang City
观雲钱塘傲立于杭州时代“头排”,钱塘之岸奥体鎏金一英里,坐拥不可复刻的一线江景资源,揽胜270°江景巨幕;5座约100-120米帆船地标建筑,屹立于杭州“宇宙中心”C位,与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莲花碗”、“奥体七星”、“日月同辉”璀璨呼应,成为杭州2022 奥体地标主要构成建筑!观雲钱塘由Aedas、SWA、BPI三大国际设计天团联袂操刀,以全球经验挥就奥体力作。值得一提的是,观雲钱塘建筑设计特邀Aedas全球设计董事温子先博士亲自操刀,以“扬帆起航”为理念,在文脉的延续中进化城市,以大师级作品礼献杭州。 项目占地面积约4.4万方,建筑面积约33.4万方,5幢建筑涵盖甲级写字楼和大平层公馆两大业态,造就钱塘又一座封面地标。
Guangji-Brücke
广济桥(Guangji Bridge),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 ,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境内过河通道,跨越京杭大运河支流杭州塘上。 广济桥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据传建于唐代。明弘治二年(1489年),广济桥复建 。2014年6月22日,广济桥作为大运河遗产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广济桥西北起水北街,东南至西横头街,为人行七孔石拱桥,跨径属中桥,全长89.71米,桥面两端宽9米,顶宽5.24米,中孔石拱跨径15.8米,矢高13.65米。
Nationales Hauptquartier für Hochwasserschutz und Dürrehilfe/National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Headquarters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国家防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的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和国务院“三定方案”规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国务院领导下,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