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德语 — 汉语
Catalog 建筑艺术

武漢長江大橋 武汉长江大桥
Die Jangtse-Brücke in Wuhan in der Provinz Hubei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st eine doppelstöckige Straßen- und Eisenbahnbrücke über den Jangtsekiang. Die in den Jahren 1955 bis 1957 mit sowjetischer Hilfe gebaute Brücke war die erste Brücke über den Jangtsekiang überhaupt, sieht man von wenigen frühen Seil- oder Kettenbrücken für Fußgänger über die engen Schluchten an seinem Oberlauf ab.

桥型    钢桁梁桥 全长    总长1670米 正桥1156米 宽度    公路桥22.5米 铁路桥14.5米 最大跨度    128米 跨数    9个 桥墩数    8个 负载限制    铁路桥:中-24级 公路桥:汽-13级 桥下净空    18米 承载    China Railways.svg 京广铁路 Kokudou 107(China).svg 107国道 武汉内环线 跨越    长江 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 汉阳区   建筑师    武汉大桥工程局 设计师    铁道部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    铁路部大桥工程局、铁道兵

Die Jangtse-Brücke in Wuhan (chinesisch 武漢長江大橋 / 武汉长江大桥, Pinyin Wǔhàn Chángjiāng Dàqiáo) in der Provinz Hubei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ist eine doppelstöckige Straßen- und Eisenbahnbrücke über den Jangtsekiang.[1]

Die in den Jahren 1955 bis 1957 mit sowjetischer Hilfe gebaute Brücke war die erste Brücke über den Jangtsekiang überhaupt, sieht man von wenigen frühen Seil- oder Kettenbrücken für Fußgänger über die engen Schluchten an seinem Oberlauf ab.

Die Brücke beginnt im Stadtteil Hanyang nördlich des Jangtse unweit des Fernsehturms auf dem Gui Shan (Schildkrötenhügel) mit einer Vorlandbrücke und endet mit einer kurzen Vorlandbrücke auf der südlichen Seite im Stadtteil Wuchang am She Shan (Schlangenhügel) nahe der Kranichpagode, die die frühere Pagode ersetzt, die der Brücke weichen musste.[2][3]

Die Brücke hat auf dem 22,5 m breiten Oberdeck vier Fahrspuren mit beidseitigen Gehwegen, auf dem Unterdeck befinden sich zwei Eisenbahngleise.

Die Brücke hat neun stählerne Fachwerkträger mit Stützweiten von je 128 m. An den Ufern markieren portalähnliche Türme das Ende der Strombrücke und den Übergang zu den hohen Rundbögen der Vorlandbrücken.[4]

Sie hat das Erdbeben in Sichuan 2008 unbeschadet überstanden.

Die Eisenbahnstrecke Peking-Guangzhou lief über die Jangtse-Brücke, bis Ende 2012 die Schnellfahrstrecke eröffnet wurde, die den Jangtse etwa 17 km flussabwärts auf einer 2009 eröffneten, ebenfalls doppelstöckigen Schrägseilbrücke, der Tianxingzhou-Brücke[5] überquert.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武汉体育中心/Wuhan Sports Centre
Ort Wuhan, Volksrepublik China Eigentümer Stadt Wuhan Baubeginn 1999 Eröffnung 2. September 2002 Oberfläche Naturrasen Kapazität 54.357 Plätze Spielfläche 105 × 68 m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武侯祠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成都武侯祠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芜湖飞龙玻璃桥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芜湖站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芜湖长江大桥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五華惠堂體育場 五华惠堂体育场
五华惠堂体育场,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琴江新城,是五华县奥体中心一期建设工程,斥资2.57亿元,总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高43米,看台下观众平台高12.6米,是一个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的可容纳2.7万观众的11人制足球场。为目前中国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县域运动场馆,可承办中甲以上足球赛事及国内国际重要赛事,工程项目入选《2018年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创造了梅州市内单项工程建筑之最。现作为梅州客家主场。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五华楼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伍家崗長江大橋 伍家岗长江大桥
桥型 悬索桥 建筑材料 钢筋、混凝土 全长 总长2,813米(9,229英尺) 主桥1,852米(6,076英尺) 宽度 31.5米(103英尺) 最大跨度 1,160米(3,810英尺) 车道数 6 设计寿命 100年 跨越 长江 地点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 伍家岗区 设计单位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五角場 五角场
江湾五角场,通称五角场(上海话拼音:hhngokshan,发音:[ɦǹ̩kőʔzã᷆]),位于上海市区东北角的杨浦区,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淞沪路和邯郸路5条干道的交汇处。因此地原属宝山县江湾乡,故名江湾五角场。

民国初年五角场一带是上海江湾镇以东的一片荒野,行政上分属于上海县引翔乡、宝山县的殷行和江湾。上海建市以后分属于引翔区、江湾区、殷行区[1]。1920年代复旦大学迁来此处。1930年代,上海市政府为了与租界竞争,在黄浦江下游方向开辟新区,修筑许多道路,5条干道就是修筑于那时,形成交通枢纽。根据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上海特别市政府于1929年通过“大上海计划”,将此处作为新上海市中心区。抗战前已在五角场的东北方建成市政府、博物馆、图书馆等中国古典式建筑,和江湾体育场。抗战期间日本人继续经营,建成恒产株式会社(南京政治学院分院)等。此后主要发展为文教区,附近有国防医学院及继承其校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江湾校区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分院,以及长海医院等。1990年代以后,5条干道交汇处附近陆续开设一批商店。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武康大樓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ie Apartment)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