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Deutsch — Chinesisch
Catalog Jiangxi Sheng-JX

吴语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是汉语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吴语语音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切韵》《广韵》等有良好对应关系。声母方面,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征 ,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声调方面,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 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太湖片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
五岭山脉
五岭,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周围群山。在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四省的边境,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被称为五岭(相距遥远非山系)。三个在湘桂间,因此一般是由西到东地排列,指越城岭(湘桂间)、都庞岭(湘桂间)、萌渚岭(湘桂间)、骑田岭(湘南)、大庾岭(赣粤间,腹地在江西大庾县),横亘在湖南、两广、江西之间。是史称南岭者的主要构成。
武夷山脉
武夷山,又名虎夷山。广义的武夷山,或称武夷山脉,指中国闽赣间纵贯南北的山系,属于新华夏地质构造单元南岭山系的东北延伸支脉。狭义的武夷山仅指其北段武夷山市所辖主峰地带的山地,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山体呈北北东向沿赣闽省界蜿蜒,东北延展接浙赣间的仙霞岭,西南伸至赣粤边界的九连山。“北引皖浙,东 镇八闽,南附五岭之背,西控赣域半壁”。长达550公里(一说530公里 ),为江西最长的山地,福建省最高的山脉。武夷山地势高峻雄伟,层峦叠嶂,许多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位于北段,海拔2158米。 武夷山是江西的信江、旴江、贡水、琴江与福建的闽江、汀江的分水岭。这些河流大都发源自武夷山中。武夷山是福建、江西两省重要的林区、茶叶产地,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被誉为“茶中之王”。其两侧存在多处造型奇特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成为旅游观赏的景点。
婺源
婺源县, 别名蚺城, 隶属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边陲,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五县(市)接壤的山区地带。婺源县地处中亚热带, 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较短、四季分明。 境域呈椭圆形,地势由东北渐次向西南倾斜,以山地、丘陵为主。 在4000多年前,婺源就有古越族人在此繁衍生息,东汉末年,婺源属休阳县,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建婺源县,古属徽州府。婺源县是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婺源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书乡”“茶乡”之称,古徽州文化发祥地之一。
新余市 新余市
新余市,别称钢城,江西省辖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县、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分宜春置新渝,因境内有渝水,而得名;1957年5月,将新喻改名新余;新余市下辖1个市辖区、1个县。 市辖区:渝水区 县:分宜县 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新余市还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国家级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孔目江生态经济区。
宣德瓷器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長江旅遊 长江旅游
煙水亭 烟水亭
烟水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之一,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 唐代诗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诗句 “别时茫茫江浸月”,称“浸月亭”。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至明末,重建烟水亭于浸月亭旧址。
宜春
宜春市, 古称袁州, 位于江西省西北部, 东与南昌市接界,东南与抚州市为邻,南陲与吉安市及新余市毗连,西南与萍乡市接壤,西北与湖南省长沙市及岳阳市交界,北与九江市相邻。宜春市地处赣西北山区向赣抚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宜春建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阳县, 唐代宜春分属洪、袁、吉3州。五代吴时,市域分属洪州、袁州、吉州。明代江西分设13府,宜春、万载属袁州府。至辛亥革命后废府,民国三年(1914年)划全省为4道,宜春属庐陵道。宜春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市现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市辖区:袁州区 县级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县:奉新县、万载县、上高县、宜丰县、靖安县、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