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Der Tokamak ist ein torusförmiger Typ eines Fusionsreaktors, der auf der Methode des magnetischen Plasmaeinschlusses beruht. Ein Plasma aus Wasserstoffisotopen in einem torusförmigen Gefäß wird durch ein starkes Magnetfeld zusammengehalten; dieses Feld wird – anders als im Stellarator – teilweise von einem im Plasma fließenden elektrischen Strom erzeugt. Die zurzeit leistungsfähigsten Anlagen zur Entwicklung der Fusionstechnik basieren auf dem Tokamak-Prinzip.
托卡马克[1][2](俄语:Токамак,罗马化:Tokamak)又译托克马克,或称环磁机,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磁约束聚变的环性容器。达到稳定的等离子体均衡需要围绕环面移动的螺旋形状的磁力线。
托卡马克是磁约束装置的几种类型之一,并且是用于生产受控热核核聚变能中的一个最深入研究的候选类型。磁场被用于约束是因为等离子体冷却会使反应停止。而超导托卡马克可长时间约束等离子体。世界上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为俄制的T-7(托卡马克7号)。另一种托卡马克的一种替代方案是仿星器。
托卡马克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物理学家伊戈尔·塔姆,安德烈·萨哈罗夫,和列夫·阿齐莫维齐等人在1950年代发明的。
中国大唐国际托克托电站托克托电厂为全球最大火电厂。被誉为火电站中的超级航母!大唐托克托发电厂全称为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11月在呼和浩特市组建成立,公司资本金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三家股东分别以60%、25%、15%的比例出资注入。值得一提的是,托克托电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西南距黄河取水口蒲滩拐12km,南距准格尔大型煤田仅50km,电厂发出的电全部供是满足北京地区安全用电的主力电厂之一,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重点工程。
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工程共分五期,全部投资建设完毕耗时22年。整个电厂装机包括8台60万千瓦机组、2台66万千瓦机组、2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规模为672万千瓦。
内蒙古托克托工程整体投产后年发电量达到290亿千瓦时左右,预计每年上缴税金13亿元左右。托克托县曾经是国家贫困县,自电厂投建之后,托克托一举进入全国百强县第57位,并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百强县。值得一提的是,托克托燃煤电厂,不但是火电中的超级航母,也是全球最大的绿色煤电厂,堪称节能减排的一面旗帜。托电曾经先后获得2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2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108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4项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其中集中大规模输电技术、高效亚临界机组综合升级改造、空冷机组实施尖峰凝汽器技术改造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首创光煤耦合,大幅降低厂用电率。内蒙古托克托电厂的投建,创下了中国投资、装机、发电规模之最,也是集我国煤电技术大成于一身。



















上海外高桥发电厂是国家"八五"重点工程,也是上海浦东第一批十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最多的一项工程。这项工程共投资54亿人民币,由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资50%建造。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的燃煤发电厂。
上海外高桥电厂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厂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的河口滨海冲积平原,为长江入海口地段的南岸,其西北侧为黄浦江与长江口汇流地段。电厂一期和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分别为4×300MW国产亚临界机组和2×900MW进口超临界机组,并分别于1993年和2004年建成。电厂三期(现称“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为扩建工程,建设2×1000MW国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时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第一台机组预留脱硝场地和条件,第二台机组与本工程同步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分别于2008年3月和6月投产。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外三)曾经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的燃煤发电厂。由申能股份、国电电力和上海电力分别持有40%、30%、30%股份的公司,投产当年就创出全世界最低的实际运行供电煤耗:287克/千瓦时。而且这还是只有74%负荷率的情况下创造的。外三每年都大幅刷新供电煤耗世界纪录。美国《华尔街日报》曾经在2010年3月在报道称:“世界最高效的电厂燃煤在上海。”
中电联发布的年度行业报告中有显示:“2013年,全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321克/千瓦时,提前实现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325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居世界先进水平。”
供热信息网显示,早在2013年,“外三”创造的国际煤电界纪录已达到276克/千瓦时左右(折合净效率44.5%)。也就是“外三”供电煤耗水平当时比已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国水平足足低了45克/千瓦时。
按照我国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煤电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分别不得高于100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30(特定地区20)毫克/立方米,其严格程度已远超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水平。外三电厂的排放,更远低于历史上最严格的新国标。外三创造的多项世界纪录受到全球同行的关注。比如国际能源署清洁煤炭中心总经理安德鲁·米切纳曾经称赞外三是“世界上最清洁的火电厂,甚至显著优于天然气发电”。美国工程机械师协会学术论坛执行主席克里斯托弗·马赛拉也公开表示,外三的成就证明了“世界上最好的在网燃煤发电厂在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隶属于申能集团的外三拥有两台100万千瓦机组,提供的电能占上海全市的1/10。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清洁煤专家毛健雄曾经说,火电行业素有“十年磨一克”之说。外三的能耗水平,比德国、丹麦、日本、美国最先进煤电机组的能耗分别低8.3、10、28、31(单位:克/千瓦时),相当于领先一代至二代的水平,堪称“一骑绝尘”。
外三成功破解了煤电“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的魔咒,重要的是让煤炭可以成为我国长期、低污染的能源品种。外三总经理冯伟忠曾经估算,外三的标准进行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省6000万吨标煤,减少80%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火电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