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erman — Chinese
Catalog *Chinesisches Ritual

编謦
编磬是源于中国的一种打击乐器,起源于鲁,由石或玉做成“磬”,十六面“磬”编为一组。除可演奏出具有十二正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的音色外,另有四个半音。
编钟|Ein Satz gestimmter Bronzeglocken, von denen jede verschiedene Noten zu verschiedenen Intervallen
中山王铜鼎
河北省博物馆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中華黃河壇 中华黄河坛
Der chinesische Altar des Gelben Flusses befindet sich an der Mündung des Qingtongxia in der Stadt Wuzhong in der Autonomen Region Ningxia Hui und ist der erste Altar für Flussopfer an den großen Flüssen Chinas.
大禾方鼎
商大禾方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商大禾方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重12.85千克,鼎身四周有棱饰,器壁四面装饰高浮雕的人面纹饰,人面五官准确,双耳上侧饰有兽面纹常见曲折角,下侧有兽面纹的腿和足,整体以云雷纹为地纹,鼎腹内壁铸铭文两字“大禾”。 商大禾方鼎是目前中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青铜鼎,是研究古代思想意识、祭祀风俗,以及审美意识的重要资料。
大盂鼎
大盂鼎,又称盂鼎或廿三祀盂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岐山是古代周朝的发源地。 大盂鼎铸造于周康王二十三年(约前1003年),鼎高102厘米,重153.5公斤,腹内侧铸有19行铭文,分2段,共291字。铭文的内容是有关一个名叫盂的贵族为颂扬周康王的赏赐、训告和伟绩,铸鼎以铭记。
黄帝宝鼎/Ding des Gelbe Kaisers
青铜豆,礼器的一种。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呈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作为礼器与鼎、簋、豆、簠、笾、鼎、铏、盨、罍、爵等配套使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