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百科全書 | 汉语百科全书
阿尔泰山脉(维吾尔语:ئالتاي تاغ تىزمىسى;俄语:Алтай;蒙古语:ᠠᠯᠲᠠᠢ ‧ Алтай或ᠠᠯᠲᠠᠢ
ᠶᠢᠨ
ᠨᠢᠷᠤᠭᠤ ‧ Алтайн нуруу;哈萨克语:Алтай таулары)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一直延伸至俄罗斯境内与哈萨克东部,呈西北—东南走向,长2,000公里,海拔1,000—3,000米,北部平均海拔2,050米,南部平均海拔2,377米。[1][2]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脉属中段,长500余千米。高峰有别卢哈山(4,506米),友谊峰(4,374米)和中蒙俄交界的奎屯峰(4,082米)等。阿尔泰山脉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清朝也称金山,因为阿尔泰在蒙语中意味“金山”,汉朝就开始有采金活动,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达5万多人。阿尔泰语系亦从此得名。
阿尔泰山山脉山岩上遗留有2000-3000余年前古游牧民族的丰富岩画。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直到该地区最东部的青河县,逢山必有岩画。
阿尔泰山山脉最早的居民是塞种、之后是月氏和乌孙。永元三年(91年),东汉和帝刘肇灭北匈奴于金微山下,北匈奴西迁;南北朝时期突厥人居于金山之阳;现在阿尔泰山西侧为哈萨克族,南侧为汉族、北侧为蒙古族。
阿尔泰山脉(俄语:Алтай;英语:Altai Mountains),呈西北—东南走向,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境,绵延2000余公里;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属中段南坡,山体长达500余公里,海拔1000—3000米。主要山脊高度在3000米以上,北部的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米。
森林线大体处在1800-1900米的高度,其占地面积为1611457公顷,其中有1002000公顷属特级保护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为0摄氏度,其中7月份高山雪线以下的地区平均温度为15-17摄氏度,冬季最低温达到零下6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
“阿尔泰”在蒙语中意味“金山”,从汉朝就开始开采金矿,至清朝在山中淘金的人曾多达5万多人。 阿尔泰语系从阿尔泰山得名。
1998年,位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阿尔泰共和国的阿尔泰山脉被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亚大山系阿尔泰山跨越斜跨中国、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部分领土,从戈壁(沙漠)向西西伯利亚,绵亘约2000公里,呈西北—东南走向。
发育有现代冰川;西部的山体最宽,愈向东南愈狭窄,高度亦渐低下;从东北部中国国境线,自西北向东南山势逐渐降低到3000~3500米左右。 山前有西北大断,向南西逐渐下降到额尔齐斯河谷地,呈4级阶梯,山地轮廓呈块状和层状;只在高山地区有冰蚀地形并有现代冰川,是中国最北端的现代冰川分布中心;除沿北西向断裂作串珠状分布有断陷盆地外,无大型纵向谷地;阿尔泰山堪称典型的断块山。与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
参差的山岭将诸如鄂毕河(向北注入北冰洋)及其主要支流额尔齐斯河这样的大河的水与流入浩瀚的中亚盆地的河流的水分离开来。发源于山地的河流出山后受断裂控制,汇入额尔齐斯河流向西北,成为鄂毕河上游,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100米以下为山麓草原带;1100~2300米为森林带,生长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冷杉、云杉等;23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带与亚高山草甸带,为良好的夏季牧场。低处山间盆地有少量农业。山地富藏有色金属(包括金矿)。
喀纳斯景区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自古以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平方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
布尔根
布尔根省始建于1937年,由色楞格省、后杭爱省、库苏古尔省和中央省交界处的几个毗邻县组成了新的布尔根省。该省位于蒙古国北部杭爱山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南面同前杭爱省、东面同中央省和色楞格省、西面同后杭爱省和库苏古尔省、北面同俄罗斯接壤。该省境内分布着杭爱山脉分文,汗泰布日格、阿布扎格、乌仁陶高、呼和诺汗、布拉干等山脉。北部属于杭爱地带。冬季降雪量大布尔根省阿流、湖泊众多,主要省额恨、色楞格、塔尔巴格太、鄂尔浑、图拉等河流和哈尔嘎勒湖、沙尔嘎、策卡拉麦里山根、奥伦、艾尔汗湖和浑特湖等湖泊,呼利吉、乌尔特等温泉能医治疾病。
卡拉麦里山
拉麦里山位于农六师地区。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分布在东区,区内有野马、野驴、盘羊、鹅喉羚等荒漠珍奇动物。这里历史古迹丰富,有唐朝的北庭都护府、北庭古城、西大寺,奇台千佛洞、东师古道以及众多古峰烧、古墓葬和原始村落遗址,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
福海
福海是乌伦古湖一种称谓,乌伦古湖又名布伦托海、大海子(相邻的吉力湖则称小海子),位于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境内。湖面高程468米。湖形似三角形,南北宽约30千米,东西长35千米,湖水面积827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米。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21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1]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白马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根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规划,白马寺的面积将达到1300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佛寺。
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丈六金人,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求佛法。[3]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雒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翻譯《四十二章經》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因此19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
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洛阳八大景”。但被当代中国人淡忘,而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聆听钟声的游客绝大多数来自东瀛,在这里喜迎新年是不少日本人的神圣愿望。故敲钟时间改为日本新年到来时。
祖庭十古
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
-
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
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
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
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
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
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
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
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
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北部湾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北部湾港北靠渝、云、贵,东邻粤、琼、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北部湾开发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
2008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3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广西北部湾港”的名称,以整合广西原有的防城港港、钦州港和北海港。新整合的广西北部湾港将成为中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正式下发文件启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 2010年3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港总体规划》。
北海公园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宋辽金时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
北海先后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兴建,历史悠久且重建时承袭较多。它始建于辽代,当时位于辽南京城的东北郊外,附近风景秀丽,于是统治者便疏浚水系,仿照蓬莱仙境建造了瑶屿行宫。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起,在瑶屿行宫的基础上叠石造山,修建了广寒殿,同时将湖泊称为“西华潭”,瑶屿改名为“琼华岛”,将整座离宫命名为“大宁宫”(后来又改称“万宁宫”)。
元代以琼华岛为中心规划了大都城,忽必烈在中统三年(1262年)、至元四年(1267年)和至正八年(1348年)三次扩建琼华岛,构成了“一池三山”的蓬莱仙境格局. 在旧殿基础上兴建了重檐圆顶的仪天殿,岛的四周也围起了石墙,叫圆城,就是如今的团城。将山命名为“万寿山”(或“万岁山”),北海命名为“太液池”。这样,琼岛是“蓬莱”,团城就是“瀛洲”,所以仪天殿也叫“瀛洲圆殿”。同时,还在太液池的东岸修建了大内皇宫,在西岸建造了隆福宫和兴圣宫,构成一座巨大的宫苑——“上苑”。
明成祖朱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王朝定都北京后,在太液池以东建造了皇宫紫禁城,并向南拓展水系,形成中海、南海,与北海一起合称“西苑”,划入皇城的范围。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倒塌,此后一直没有修复,直到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才应喇嘛所请,在广寒殿旧址上兴建了白塔,并将岛南部的宫殿改建为永安寺。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起,北海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扩建,除了在琼华岛的四面广建庭轩楼榭外,还在太液池的北岸和东岸增加了许多建筑群,形成今日的格局。
清代末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私自动用海军军费增修过北海。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对北海有过较大的破坏,两年后进行了重建。
中华民国时期,按《清皇室优待条例》,北海先是成为爱新觉罗溥仪的私家财产,后来1925年愛新覺羅皇室遷離紫禁城悉后,起辟作公园,但一直没有对公众开放。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东邻景山公园,南濒中南海,北连什刹海 ,全园占地68.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8.9万平方米,陆地面积29.3万平方米) ,1925年开放为公园 。
北海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辽、金、元在此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
历史沿革
北海公园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名瑶屿,辽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亦称太宁宫)。 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广寒殿”等建筑。
元至元元年到至元八年(1264—1271年),三次扩建琼华岛,重建广寒殿。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作为帝王朝会之处。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今北海团城内的大玉瓮),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今在台北),并建有一座玉制假山,殿顶悬挂玉制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至元八年(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又称“万岁山”)。以琼华岛为中心,又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明朝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元朝的基础上,对北海又加以扩充、修葺,但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了明代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对“万岁山”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在圆坻(今团城)修复了仪天殿,在圆坻南面小岛上建起了犀山抬圆殿,在团城的东部拆桥填土,将其与陆地相连。
明天顺二年(1458年),在北海北岸(现五龙亭处)建“太素殿”,由于用锡做材料,又称为“锡殿”,也叫“避暑凉殿”。修建此殿役使工匠3000余人,用白银20万两。在东岸建“凝和殿”;在西岸建“迎翠殿”。把团城西面中断的八孔石桥(原断部有吊桥)改为九孔石桥,称为金鳌玉蝀桥。在新开挖的南海瀛台上的建“昭和殿”等建筑。
明万历七年(1579年),“万岁山”上历经四朝600余年风雨战乱的广寒殿坍毁,人间天宫主景建筑从此化为乌有。
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民族和睦,清世祖福临根据西藏喇嘛恼木汗的请求,在广寒殿的废址上建藏式白塔,在塔前建“白塔寺”(正觉殿为山门)。因为岛上建起了喇嘛佛塔,山名也改称为“白塔山”。
清高宗弘历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年—1771年),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前后连续施工30年之久,建起了许多亭、台、殿、阁。清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于是把江南园林的精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引进皇家宫苑,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等“园中之园”。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年—1888年)慈禧用海军经费重修“三海”建筑,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在静心斋前修建小火车站,供慈禧乘小火车来园游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北海惨遭践踏。北岸的澄观堂设立了联军司令部,万佛楼的10000多个金佛及园内其他宝物被洗劫一空。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北海闭园10余年,园林建筑略经修缮后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1日才正式开放为公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拨巨资对北海公园予以修葺,疏浚了湖泊,维修了古建筑,铺设甬道,增设了公共服务设施。
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1年2月末(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对公众没有作任何公告和通知的情况下,与中南海一桥之隔的北海公园及附近的景山公园被神秘关闭,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近两年后的1978年3月1日,方重新对社会开放。
1986年,北海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也是中部战区司令部驻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 。2017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 。北京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第一 。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 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除了取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外,亦分流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和最繁忙的民用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客运压力。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永定河北岸,位于中国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距廊坊市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6公里,距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约46公里,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约67公里,距河北雄安新区约55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约85公里。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规划建设4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一亿人次需求。大兴机场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国际机场。目前启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工程总投资799.8亿人民币。
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单位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运营单位为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管理中心。
在启用初期,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只由中国联合航空独家使用,直到同年10月27日才有其他航空公司入驻。此外,出入境口岸设施纵使已随著机场一并开通,但在上述日子才随著跨境航班开通而正式启用。
故宫博物院,简称故宫或北京故宫,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民国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后仍居于宫内。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黄郛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第五条,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师警卫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于六日接管皇宫,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一年之整理,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幕。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与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1],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