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 杨浦区
杨浦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区接壤,总面积60.61平方千米。杨树浦港纵贯杨浦区境南北,杨浦即以此演变得名,南部沿江地带是曾经的上海公共租界东区,中部偏东区域则为“大上海计划”实施地。杨浦区拥有中心城区里最长的15.5千米的白金滨江岸线,市区内唯一的规划生态岛屿复兴岛亦坐落于区境。杨浦科教资源丰富,区境坐落着14所各类高等院校,其数量超过了上海市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包括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校。杨浦区下辖12个街道:定海路街道、平凉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桥街道、五角场街道、新江湾城街道和长海路街道。
与上海大部分地区一样,杨浦地区由长江冲击而成。在唐朝晚期之前,区境可能已形成一片浅滩。在北宋,吴淞江流经现在的五角场附近汇入东海。同一时期附近已出现了一些道观与佛教寺庙。1404年,黄浦江改道由吴淞口入长江。明朝晚期,黄浦江沿岸的村镇开始繁荣兴旺,主要从事农业、纺织业、票据钱庄业与水上贸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清同治九年(1870年)区境内第一条马路杨树浦路筑成,英商于光绪九年(1883年)在黄浦江边建成杨树浦水厂。1899年,区境南部10.89平方公里的英租界被合并成为公共租界的东区。至民国2年(1913年),区境黄浦江沿岸已建有棉纺、缫丝、造船、造纸、发电、自来水等厂20家。1929年,配合国民政府的大上海计划,修建围绕五角场的放射状城市道路,选址今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的土地约7000亩作为市中心区,规划设有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道路等。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江湾体育场以及新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于这段时期建成。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中断,日本在1937年至1945年间占领了公共租界的北区与东区,并建造了一些兵营与住宅。1945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设立杨树浦区(第二十区),区境面积为7.7平方公里。境域东、南濒黄浦江,西临杨树浦港,北至长阳路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