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元 730 年左右已有农民在文尼兹河岸耕种,法兰克王国将此地派人管理成为国王的田庄,管理人的氏族名为 Dingolt ,本城之名字由此氏族名演变而来。以前有人以名推测,有位农夫在此小高地种 Dinkel ,聚集成村镇,所以叫 Dinkelsbühl 。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但本城市政府后墙上仍画了一个手持麦束的农夫,公园里还保留一个 Dinkelbauer (丁稞农)的小塑像。
由 于文尼兹河在此处有一个浅滩,在造桥技术尚未发达前,人马可以经此涉水渡河,成为东西要道,沟通巴黎 与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货物交流。沿河的道路则北通波罗的海,南往 Augsburg 接上通往意大利的罗马大道 Via Claudia ,这儿聚集了工匠与商贾。为保护这个浅滩,十世纪前河东岸就建了木栅防御工事。
丁克斯埔正 式有文献记载是 1188 年。红胡子皇帝 Barbarossa ,即 Friedrich 二世为他的儿子 Rothenburg 公爵与西班牙半岛上的 Castile 国的公主结婚,赠送邻近 Rothenburg 的土地作为婚礼,其中有 burgus dinkelspuhel ,就是说我们这个地方至少已有个防御碉堡( burgus )。
由 于本城是东西、南北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居民增至一千多人,成为集市。公元 1274 年皇帝封丁克斯埔为皇帝直辖市( Freie Reichsstadt ),行政直接向皇帝负责。邻近的公爵侯爵地大人多,但不能管丁克斯埔的政事。这个时候丁克斯埔已在河西筑了一个围城的墙,有防御自己的力量。商人工匠愿意 在比较安全的城内居住,渐渐人口增多了,后来搬来这里定居的人只有住城外,没有安全感,所以在封为皇帝直辖市后约一百年,又将城墙扩张。现在我们看到的城 墙是 1372 年开始建的,那时居民已有四千人左右。
公元 1323 年,德国皇帝授本城制布业特权,本城产的布料量定了尺寸,输出各地都不用再量。这种羊毛做的粗呢,不但暖和耐用,而且羊毛有拒水作用,不怕雨,皇帝属下的欧洲中北部人人爱用。到公元 1580 年,制布人家已增到七十家左右,布商成了出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