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erman — Chinese
Erwin Schrödinger Deutscher Wortschatz
  1 3 years ago
埃尔温·薛定谔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 (* 12. August 1887 in Wien-Erdberg; † 4. Jänner 1961 in Wien-Alsergrund) war ein österreichischer Physiker und Wissenschaftstheoretiker. Er gilt als einer der Begründer der Quantenmechanik und erhielt 1933 den Nobelpreis für Physik, geteilt mit Paul Dirac, für die Entdeckung neuer produktiver Formen der Atomtheorie.

 

 

 

 

埃尔温·鲁道夫·约瑟夫·亚历山大·薛定谔[注 1](德语: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提出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薛定谔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父亲鲁道夫·薛定谔是油布和防水布工厂主,也是一名园艺家;母亲格鲁吉亚娜·艾米莉·布兰达是维也纳科技大学教授亚历山大·鲍尔的女儿。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 (* 12. August 1887 in Wien-Erdberg; † 4. Jänner 1961 in Wien-Alsergrund) war ein österreichischer Physiker und Wissenschaftstheoretiker. Er gilt als einer der Begründer der Quantenmechanik und erhielt 1933 den Nobelpreis für Physik, geteilt mit Paul Dirac, für die Entdeckung neuer produktiver Formen der Atomtheorie.

 

 

 

 

 

 

 

 

 

波动力学的创建者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形式.

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都是名门出身。薛定谔在中学时代就有广泛兴趣,不仅对自然科学,而且也很喜欢古代语言的严密逻辑和德国诗歌的优美谐和,他最讨厌的却是死背数字和书本。 1906-1910年在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此时他已掌握了连续介质物理学中的本征值问题,为他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191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维也纳大学从事实验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一名炮兵军官服役于一偏僻的炮兵要塞,利用闲暇研究理论物理。 1920年,薛定谔成为著名物理学家维恩的助教。 1921年受聘任瑞士苏黎世大学数学物理教授,主要研究热力学和统计力学。 1927-193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33-193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 1936-1939年回到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任教。 1940-1956年在爱尔兰皇家科学院和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工作。 1961年1月4日在奥地利的阿尔巴赫逝世,享年74岁。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4 years ago 3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