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SPD/Social Democratic Party of Germany
意识形态 社会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亲欧洲主义 政治立场 中间偏左 欧洲组织 欧洲社会党 国际组织 进步联盟 欧洲议会党团 社会主义者和民主人士进步联盟 官方色彩 红色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
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1、德国社会民主党(SPD)庆祝成立150周年。它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民主政党。1863年5月23日,费迪南德•拉萨尔在莱比锡成了了全德意志工人协 会(ADAV)。他的目的主要是争取普遍的和平等的选举权以及“真正的消除社会中的阶级对立”。(译注:党旗上方的三个词语从左至右为"自由"、“平等” 和“手足情谊”,下方的句子是“统一就是力量!”)
2、党员证表明:1869年1月,全德意志工人协会有130名成员。
3、奥古斯特•倍倍尔(前排从左往右第三人)和威廉•李卜克内西(前排从左往右第三人)在1869年与全德意志工人协会的竞争中成立了社会民主工人党。直 到1875年在哥达代表会议上,两个组织才决定合并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AP)——今天社民党的前身。(译注:马克思在《哥达批判纲领》中抨击两个组 织合并是以降低共产主义政党的理论水平为代价的,指责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思想被写进了党纲。)
4、这张宣传册让我们回想起哥达的统一大会。
5、德意志帝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视社民党为帝国之大敌。在他在位期间,保守的帝国议会在1878年以多数票通过了一项“法令,以阻止社民党的危险行 动”。由此,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被取缔。当这一法令没有延长有效期的时候,该党在1890年以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名号重新建立。
6、在随后几年里,社民党一跃成为人数最多的政党,并在1912年的大选后,第一次成为帝国议会里的最大的党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社民党支持战争借贷和国内和平政策,即禁止战时各政党间发生冲突和抨击政府。
7、但是,部分社民党的议员在1915年拒绝继续批准战争借贷并声明废止国内和平政策。由此造成了党内以雨果•哈瑟(图中人物)为首的左翼和社民党高层之 间的紧张关系。1916年,涉事议员从社民党的议会党团被开除,后来也被社民党开除。被驱逐者则于1917年与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 (USPD)。哈瑟担任主席。独立社民党的会员在1918年达到12万人,1920年更是达到75万人。该党因为支持1918/19年的工人-士兵委员会 (译注:基尔水兵起义,效仿苏联成立了德国第一个工人-士兵委员会)而获益。1920年,独立社民党是仅次于社民党的议会第二大党团。但是,独立社民党内 部的矛盾却越来越尖锐。左翼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其余成员的立场与社民党越来越接近。1922年,两党合并。
8、随着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中战败,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8年11月9日,菲利普•沙伊德曼从帝国议会的窗口呼吁建立共和国。后来,他自己成为由社民党、中央党和德国民主党组成的魏玛共和国首届联合政府的领袖。
9、在1919年国民大会的选举中,社民党获得了37.9%的选票,为各党之最,在423个议席中获得了165个。
10、1919年2月6日,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在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向议员中作开幕发言:“德意志人民是自由的,他们保持自由并在未来自治。”
11、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左,和作家格哈德•豪普特曼在一起)在几天后被国民大会选为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这位社民党人担任国家元首直到1925年去世。
12、魏玛共和国时期,社民党人参与了多届政府,并多次担任政府总理。但是,他们在政治辩论中的侵略性也不断增强,此图是社民党在1932年大选中的宣传画,图画语言就说明了一切。(译注:图中显示社民党反对中央党、纳粹党和共产党)
13、在希特勒被任命为帝国总理后,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等遭到迫害并受制于政府的压力。在1933年的大选中,社民党尚有18.3%的选票。社民党是唯一 一个拒绝签署《授权法案》(译注:该法案允许希特勒和他的内阁通过法令,而无需议会的批准,这是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的重要一步)的政党。奥托•威尔斯(图 中人物)发表的演说必将载入史册。他说道:“我们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在这一历史时刻庄严保证我们忠于人道、公平、自由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授权法令》无法给 予你们权力去销毁那些永恒的、不可毁灭的理念。”就在威尔斯发表演说的几周后,即1933年6月,社民党被取缔。许多领导人物转入地下抗争或在流亡对抗纳 粹统治。一批社民党政治家在纳粹统治期间死于集中营。
14、这位社民党政治家在纳粹统治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集中营内度过的:库尔特•舒马赫。当二战结束,德国从纳粹主义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他立即开始重建 社民党。他是二战后社民党首位主席。在联邦德国,他领导社民党直到1953年,同时,作为在野党领袖,他也是联邦总理康纳德•阿登纳的雄辩的对手。
15、在苏联占领区,奥托•格罗特沃尔(右)重建了社民党。但是,在苏联军事委员会的压力下,他在1946年被迫同意将社民党与共产党合并为德国统一社会 党(SED),它作为统一政党决定了东德之后几十年的历史走向。在这幅图片中,格罗特沃尔和共产党主席威廉•皮克(左)在1946年4月21日于柏林召开 的统一党大会上具有象征性地握手。
16、埃尔利希•奥兰豪尔在库尔特•舒马赫逝世后接替了联邦德国社民党主席的职位,并在1952年到1963年间一直是党的领袖。他在1957年联邦议会选举中失败后曾提出退休。虽然他仍在主席职位上,但是丧失了对社民党政治方向的影响。
17、1959年在巴德高德斯贝尔格召开的党代会上,社民党通过了新的基本纲领。《高德斯贝尔格纲领》被视为社民党现代发展的里程碑,因为它为吸收除工人 阶级外的选民阶层创造了条件。这份纲领直到1989年都是社民党政策的基石,评论者把它评价为“社会工人政党到全民政党的转变”。社民党人在新的基本纲领 中声明支持国防,并最终支持建立联邦国防军和北约。社民党支持社会市场经济并维护私人财产。
18、《高德斯贝尔格纲领》通过之后,维利•勃兰特(左)成为社民党第一顺位的总理候选人。在与库尔特•乔治•基辛格(右)的协商中,他成为二战后第一位 参与联合政府的社民党人。在大联合政府中,来自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基辛格任总理,来自社民党的勃兰特任副总理和外交部长。
19、古斯塔夫•海涅曼在1969年被选为德国联邦总统也体现了社民党人的崛起。图片展示他在联邦议长凯-乌韦•哈瑟尔前宣誓就职。
20、1969年议会大选后,社民党和自由民主党(FDP)组成了第一个社会自由主义的联合政府。勃兰特任总理,他的国务秘书埃贡•巴尔正推动一项新的东方—德国政策。巴尔笃信“和解带来变化”,所以他把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特别是东德的和解与交流作为政策的基石。
21、讲述历史的一幅照片:1970年12月7日,联邦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的一座纪念碑前下跪,这座碑是为1943年4月起义中死难的犹太人而建的。 这一举动在德国和社会自由联盟的东方—德国政策一样充满争议。国际社会则对勃兰特的政策大加赞赏:这位社民党的政治家在197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22、勃兰特的东方政策在议会引发激烈辩论——反对者指责他出卖了德国人的利益。越来越多的来自执政阵营的国会议会离开了执政联盟。基民盟的反对党领袖拉 内尔•巴泽尔认为,用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把勃兰特赶下台的时机已经来到。这一举动在民众里引发强烈抗议。在联邦议会作出决议之前,示威者强烈要求社民党的 政治家应当继续留在总理的位置上。
23、在1972年4月27日进行建设性的不信任投票的时候,巴泽尔出人意料的差了两票,无法把勃兰特从总理职位上拉下来。当时尚不为人知的是:东德的国家安全部贿赂了两名国会议员,使社民党能够继续执政。图上是巴泽尔在失败后祝贺维利•勃兰特。
24、在社会自由联盟执政的动荡岁月里,海尔伯特•维内尔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他担任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超过13年(1969-1983),比他所有的前任 和继任都要长。从外,他还是受到最多次议会纪律警告的国会议员。维纳尔的雄辩术直到今天还具有传奇色彩。基民盟前秘书长海纳•盖斯勒曾经称维纳尔是“议会 有史以来最猛的榴弹炮。”
25、维利•勃兰特在纪尧姆事件(译注:纪尧姆是东德安插在联邦德国的间谍,他在1972年1974年担任勃兰特的私人政治助理)中辞职之后,国会选举另 一名社民党人赫尔穆特•施密特担任总理。他在1974年5月16日宣誓就职。他任职期间深受德国恐怖组织红军旅(RAF)以及关于北约双重决议(译注:即 一方面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以威慑华约,另一方面和苏联展开谈判)争论的困扰。
26、1982年,由施密特领导的社会自由联盟失败,主要原因是社民党和自民党在经济与社会政策上存在分歧。施密特极力主张的北约双重决议也导致其执政走 向终结。因为关于导弹部署的争论强化了和平运动,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反对双重决议。社民党内一部分成员也加入了和平运动,所以对施密特的但内支持也在降低。 1982年10月1日的建设性不信任投票终于宣告施密特的政府下台。在波恩召开的国会上,施密特向他的继任者——得到自民党支持的赫尔穆特•科尔表示祝 贺。
27、一个社会民主性的政党于1989年10月在东德成立。它起初称为SDP,从1990年1月其改称为SPD。组建这个政党的推动者是新教神学家马丁• 古特采特和马库斯•迈克尔(图中左边人物)。秘书长由易卜拉辛•伯梅(图中右边人物)担任。这个政党参加了圆桌会议。在1990年的第一次东德人民议院的 自由选举中,它获得了21.9%的选票并成为基民盟总理洛塔尔•德•麦齐埃组织的执政联盟的成员。
28、1990年9月,来自联邦德国和东德的社会民主党合并为全德国的社民党。图中是总理候选人奥斯卡•拉方丹与东德自民党主席沃尔夫冈•蒂尓泽在柏林统一党代会上交谈。
29、直到1998年,社民党才在同科尔的国会选举中胜出,并再次推举出政府领导人。格哈德•施罗德成为红绿执政联盟(译注:即社民党与绿党的联盟)的政府总理。
30、在2002年9月的国会选举中,社民党与绿党以微弱优势胜出并重新组成联盟:格哈德•施罗德和约沙卡•费舍尔签署新的联盟协议。
31、施罗德政府推行的“哈茨改革”(译注:针对失业问题而退出的社会改革方案,专案小组的主席由社民党成员、大众公司董事哈茨担任)在民众中引发强烈抗 议。特别是哈茨四号方案引发了上千人的示威游行。一部分传统的社民党支持者指责党内高层背离了社会性的基本准则。经过数次选战失败,联邦总理施罗德在 2005年决定提前进行大选,这也为国会进行信任投票铺平了道路。
32、2005年的国会大选后,来自基民盟的安格拉•默克尔成为联邦总理,她领导的执政大联盟取代了红绿联盟。社民党在这个大联盟中只是一个小伙伴的角色。弗兰茨•蒙特菲林(右起第二)担任副总理和劳动部长,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右起第三)担任外交部长。
33、作为基民盟小伙伴的时日也不复存在。在2009年9月27日的国会选举中,社民党遭受历史性的失败:其得票率从34.2%跌至23%。总理候选人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承认选战失败。
34、自己的民众基础也在丢失。很长时间以来,社民党都是拥有最多成员的德国政党。历史上的最高值为1976年的一百多万人。到了2012年末,只剩下47万7千名同志。
35、在2013年政党成立150年之际,社民党人的目标非常清楚:皮尔•施泰因布吕克(左)要取代默克尔成为联邦总理。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埃尔(中) 与党团主席弗兰克-沃尔特•施泰因迈尔未能成为总理候选人。他们将为社民党的选战站在一起,但会避免给人造成“三驾马车” 的印象。
36、2013年5月23日,社民党成立150周年庆典在莱比锡举行。许多高层嘉宾参加了活动。图中可以看到:前总理施密特和施罗德、欧洲议会主席舒尔 茨、联邦总理默克尔、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埃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联邦总统高克以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总理克拉夫特(从左至右)。
在世界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德国,未来将面临包括能源在内的多重挑战,如何在新一届领导人奥拉夫·朔尔茨带领下走出困境,德国和欧洲各国人民将拭目以待。( Quelle: Neumann)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
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