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在选型阶段共对33个不同模型进行过1万多小时的吹风试验,最后选中现在这样的双发、单垂尾、变后掠翼、上单翼布局。
机翼 悬臂 式上单翼,固定段的前缘有60°的后掠角,机翼的后掠角可在25°~67°之间人工控制任意变动。固定段中央承力盒梁和转轴接头用钛合金制造,可掠动外段 采用铝合金双梁抗扭盒形结构,蒙皮为机加整体壁板。翼盒同时用作整体油箱,其前缘有克鲁格襟翼。机翼转轴紧靠机身,约在1/3翼弦处。转轴轴承表面有泰氟 隆涂层,以减小摩擦阻力。在固定段和掠动段之间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弹性鱼尾状板进行密封。机翼全后掠时飞机也能安全着陆。在掠动段有分3段的全翼展前缘缝 翼,分4段的全翼展双缝固定叶片后缘襟翼。每侧机翼的上部有两块扰流板,在低速、小后掠或中等后掠状态下操纵滚转,并在飞机接地后用作减升板。无副翼,所 有的飞行控制面由电控串列式液压作动筒驱动。英国“狂风”F.Mk3还装有自动机翼后掠(AWS)及自动机动系统(AMDS),能控制机翼的掠动及襟翼、 缝翼运动。
尾翼 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全动式平尾,其位置较低,除用作俯仰操纵外,在机翼大后掠角状态下还可差动,以进行滚转操纵。垂尾为双梁结构,有后掠角,顶部整流罩内装被动电子对抗设备,底部有热交换器的进气口。垂尾面积较大,以增加方向稳定性。
机 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分3段制造,机翼固定段与掠动段的接合部使用了纤维加强材料,使掠动时有平滑的接合外形。机翼与机身间使用弹性材料密封。机头雷 达罩向右打开,前机身的右侧壁板可打开,以便维修。后机身上部两侧各装一块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速板。防空型的机头罩可在两个位置打开,以对“猎狐手”雷达的 前部及后部进行维修。
起落架 液压操纵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起落架为双轮,可操纵转向,向前收起。主起落架为单轮式,向前收入机身。应急时用压缩氮气放下。机轮有防滑刹车装置,并采用了低压轮胎。机身后下部有着陆拦阻钩。
动力装置 早期的生产型装两台RB.199-34R Mk.101涡扇喷气发动机,单台静推力为40千牛(4082公斤),加力推力为71.2千牛(7265公斤),发动机带双档板式反推力装置,推重比在不 带反推力装置时为8。此型发动机只生产了760台。从1983年5月开始,“狂风”装两台R.199-34R Mk.103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推力比Mk.101型增加5%到10%。同年英国空军还订购了100台Mk.103发动机,以对已装了Mk.101发动机 的“狂风”进行改装。此外,编号为F.Mk3的“狂风”防空型装两台RB.199-34R Mk.104发动机,其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喷管加长了36厘米,以增加加力推力。Mk.104的推力比Mk.103增加7%。外压式二元矩形进气道位于机 身两侧,有水平可调斜板,在高马赫数时用进气道调节系统进行自动调节。后机身有向下打开的舱门,用于维修及更换发动机。燃油贮存在机翼掠动段和中央翼盒的 整体油箱及机身内的自密封油箱内。对地攻击型在座舱附近的机身右侧装有可收放的空中加油受油管,该型还可进行伙伴加油。防空型的内部载油量比对地攻击型大 10%,空中加油受油探管装在飞机的左侧。
座舱 前后串置两个马丁-贝克Mk.10A零-零弹射座椅,安全救生范围为零高度和速度0~1166公里/小时。前风挡由3块组成,中间是平的,两侧呈弧形,采用电热薄膜进行风挡防冰及内侧防雾。中央风挡防弹,可向前向上打开,座舱盖向上打开。
系统 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每台发动机驱动一套,压力为276×105帕(281公斤/厘米2)。该系统用于操纵机翼变后掠、襟翼、缝翼、扰流板、 减速板、全动平尾、方向舵、起落架和受油探管。通过机械交联装置可将两套系统转换到由一台发动机驱动。若两台发动机同时熄火,第一套系统中的电动应急泵能 提供足够的压力,使发动机再进入冷点火边界。飞行操纵系统的液压管路有隔断阀,可在必要时将损坏的管路断开,以免液压油的漏失超过安全界限。电源系统包括 一套115/200伏400赫三相交流电源及一套28伏直流电源。两台由发动机驱动的自动控制油冷无刷式发电机提供电能,一台即可满足全机的要求。两台风 扇冷却的变压-变流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一台此装置即可满足全机的直流电需求。应急时用电池提供直流电,或者用电-液压泵向主操纵系统提供动力。飞 机采用了数字式余度电传操纵飞行控制系统,称之为控制增稳系统(CSAS)。仅原型机上装有机械备份系统,在生产型上装纯电传操纵系统。
机 载设备(对地攻击型) PTR1721或超高频/甚高频无线电通信电台,超高频归航天线,通信控制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包括三重控制增稳系统,自动驾驶仪和 飞行指引仪,AD2770塔康系统,CTLS75仪表着陆系统,水平状态指示器,垂直速度指示器,地形跟踪距离仰角显示器,状态及方向参考备份系统等;作 战用电子设备主要有:多功能前视雷达,FIN1010三轴数字式惯导系统和组合式雷达显示器,台卡72型多普勒雷达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64K内存的中 央数字计算机,无线电/雷达高度表,激光测距及目标标识器,SSR-3100敌我识别器,雷达警戒装置,电子以对抗设备和飞行数据记录器,等高线地图显示 器等。
机载设备(防空型) 和对地攻击型相比,去掉了机头的前视雷达、台卡72型多普勒雷达、激光测距及目标标识器、状态及方 向参考备份系统。此外,中央数字计算机的内存扩展到128K,FIN1010惯导系统增加了第二个1010设备,以控制平视显示仪。防空型新增加的设备 有:装在机头的AI-24“猎狐手”多功能边跟踪边扫瞄脉冲多普勒雷达,最远能探测185公里处的目标并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一台驾驶员下视显示仪;一台 费伦第公司的数字显示磁带记录器代替了导航员用的湿胶片显示记录器;增加了一台MSDS赫姆斯模块式雷达寻的及告警接收器;“狂风”F.Mk2上装的模拟 式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在“狂风”F.Mk3上被数字式的代替了,抗干扰设备也标准化了;此外还将装能抗干扰的数据通信系统,并能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其 他系统连接。
武器 对地攻击型:装两门27毫米“毛瑟”机炮,备弹量2×180发。外挂架共7个,机身下3个,翼下每边各2个,能携带多 种武器,主要有:“响尾蛇”、“天空闪光”、“麻雀”等空-空导弹;AS.30、“幼畜”、GBU-15、“海鹰”、“鸬鹚”等空-地导弹;ALARM或 HARM反辐射导弹;MW-1多用途武器,JP233低空战场攻击武器发射器;“铺路”激光制导炸弹,各种集束炸弹、减速炸弹、“灵巧”炸弹、燃烧弹、照 明弹、Mk83和其他454千克炸弹;LAU-51A和LR-25火箭发射器;还可挂发出干扰信号或投放箔条的电子对抗吊舱。此外,机身挂架可带1500 升副油箱,内翼挂架可带2250升副油箱,机身挂点上可带核弹。挂架在机翼掠动时可自动调节到顺气流方向。最大武器载重7500千克。
防空型:一门27毫米“毛瑟”机炮装在前机身的右下方。4枚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天空闪光”中距空-空导弹半埋入式地成对串挂于机腹下,每个内翼挂架均可挂 1~2枚AIM-9L“响尾蛇”导弹,4个翼下挂架均可带副油箱。解决了1553B多路数字式数据总线的接口问题,可以携带AIM-120先进中距空-空 导弹(多达6枚)及先进近距空-空导弹(可带4枚)。
电子战型:除了去掉两门机炮外,保留其余的对地攻击能力,并可携带两枚“响尾蛇”空-空导弹。
主要改型有:
“狂风”IDS,对地攻击机,供三国海军、空军使用,皇家空军型另称为“狂风”GR.Mk、Ⅰ。
“狂风”ADV,防空战斗机,英国、阿曼、沙特等国使用,有“狂风”F.Mk、Ⅱ、Ⅲ两种。
“狂风”ECR,电子战和侦察型,德、意两国空军使用。
“狂风”GR.Mk.Ⅰ在海湾战争中攻击过伊拉克的机场与纵深目标。
“狂风”总产量近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