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History G 1500 - 1000 BC

Qi-Staat
前11世纪 - 前221年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吕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吕尚。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原称营丘,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吕齐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86年,田和获周安王列为诸侯,吕氏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齐”,为战国七雄之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齐侯田因齐正式称王(史称齐威王),前221年为秦国所灭。
Rebellion der drei Wächter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为西周初期(公元前1042年-1039年)商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贵族(称三监)带头叛乱的事件,为中国第一个宗室之乱。周武王逝后,周成王年少登基,周公旦摄政,管叔鲜和蔡叔度不服,于是散播周公有意夺位自立的谣言,并联同武庚、霍叔处和一些小诸侯起兵叛变。周公于是东征,斩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人,平定了三监之乱。
Altchinesische Sprache
上古汉语指的是周朝至汉朝时期的汉语,继承自原始汉语,依照演进又可细分先秦音系与汉代音系。因为上古汉语的构拟不建立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上,因汉字非拼音文字,故不能依据不同时代的“拼法”来推断古读音。此一原则和印欧语不同。 上古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推上古音。在中古音的基础上,可以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形声字)来推测古代的发音,还可以用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
Shang-Dynastie (1557-1030 v.Chr.)
Jōmon-Zeit
绳文时代(日文: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英文:Jomon Period),是日本石器时代后期,国际学术界公认,绳文时代始于公元前12000年,于公元前300年正式结束,日本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掘表明,这一时期遗迹特别多,文化遗址遍及全国。这是一个使用绳文式陶器的时代。包括绳文人的生活、制造磨制石器的技术、陶器的使用、狩猎采集经济的发展、定居的形成等内容。
Vier-Ziege-Platz Zun/Four-goat Square Zun
 早在夏商时期,中国便进入了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器身高58.3厘米,重量接近34.5公斤。整个方尊雄浑厚重,却又不失端庄典雅。   方尊上最引人注目的装饰,当属位于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四羊方尊”便是由此得名。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则附着于方尊腹部及圈足上。方尊上装饰着精美的纹饰,羊的前胸及颈背部布满鳞纹,两侧饰有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尊”是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在商、周时期,青铜尊经常作为礼器出现在祭祀仪式上。
Song-Staat
创始年 前11世纪 始祖 微子启 灭亡年 前286年 国都 睢阳 宋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始封君为商帝乙的长子作庶长子,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位列三恪,是等级最高的五个诸侯国之一。宋国地处中原要冲,富商巨贾云集,宋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前286年,宋国为齐所灭。
Sonnenwagen von Trundholm/Trundholm sun char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