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诺贝尔奖 诺贝尔物理奖

Arthur McDonald/Arthur Bruce McDonald
阿瑟·布鲁斯·麦克唐纳(Arthur Bruce McDonald,1943年8月29日—),加拿大物理学家、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研究所主任,皇后大学的戈登和派翠西亚·葛雷粒子天体物理主席。2015年,由于“发现中微子振荡,并且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麦克唐纳与梶田隆章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
Arthur Leonard Schawlow
阿瑟·肖洛(英语:Arthur Schawlow,1921年5月5日—1999年4月28日),出生于纽约州弗农山 ,美国物理学家,198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Universität von Amsterdam
Edward Appleton
爱德华·阿普尔顿爵士,GBE,KCB,FRS(英语:Sir Edward Appleton,1892年9月6日—1965年4月21日),英国物理学家,放射物理学先驱,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曾任爱丁堡大学校长,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主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主席。他长期从事大气层物理性质的研究,1926年发现高度约为150英里(241千米)的电离层,后被命名为阿普顿层,194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发现证实了电离层的存在,并直接导致了雷达的发明。英国国家卢瑟福-阿普尔顿实验室(RAL)以他命名。
Edward Purcell
爱德华·珀塞尔(英語:Edward Purcell,1912年8月30日—1997年3月7日),美国物理学家,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1979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 珀塞尔担任过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三位总统的科学顾问。珀塞尔还曾是美国物理学会主席以及美国哲学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会员。
Universität Edinburgh
Gründung 1582 Trägerschaft staatlich Ort Edinburgh,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Di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ät Edinburgh, lateinisch Universitas Academica Edinburgensis) ist ein Forschungs- und Lehrinstitut in Edinburgh.
Erwin Schrödinger
埃尔温·鲁道夫·约瑟夫·亚历山大·薛定谔[注 1](德语: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是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1926年提出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薛定谔和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
Eric Allin Cornell
埃里克·阿林·康奈尔(英语:Eric Allin Cornell,1961年12月19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美国物理学家。由于他“在碱金属原子稀释气体中(制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成就,以及关于凝聚特性的早期基础研究”,与沃尔夫冈·克特勒和卡尔·威曼三人共同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Emilio Segrè
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意大利语:Emilio Gino Segrè,1905年1月30日—1989年4月22日),犹太裔意大利-美国物理学家,因与欧文·张伯伦发现反质子而共同获得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Universität Aix-Marseille
Andre Geim
安德烈·康士坦丁诺维奇·海姆爵士,FRS(俄语:Андре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Гейм,英语:Sir Andre Konstantin Geim,1958年10月21日—),俄罗斯裔荷兰籍与英国籍的物理学家,因为“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而与其学生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一同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于2013年获得科普利奖章。他是曼彻斯特介观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曼彻斯特大学Langworthy研究教授、皇家学会2010周年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