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History I 500 - 0 BC

Schriftrollen vom Toten Meer/Dead Sea Scrolls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又称为死海文书、死海经卷、死海书卷),是目前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抄本(旧约)。除了《圣经·以斯帖记》以外的《旧约全书》全部内容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还含有一些虽然已经得到天主教承认、但仍被新教视作外典(包括次经及伪经)的经卷。此外也包括一些不属于《圣经》的文献。
Tetradrachme Silber
马其顿王国,公元前158-150年,罗马省发行 Königreich Makedonien, 158-150 v.Chr., Römische Provinzausgabe
Sima Qian
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长,世称“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龙门(今陕西韩城)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创作《史记》的过程中,秉承了他对史实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坚持,他的史学方法严谨,以事实为依据,不涉及个人观点,被誉为“史家之镜”。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后世尊称为史圣,又因曾任太史令,故自称太史公。
Vier Bücher und Fünf Klassiker (des Konfuzianismus)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Sparta
Sparta, im Süden der Peloponnes gelegen, war in der Antike der Hauptort der Landschaft Lakonien und des Staates der Lakedaimonier. Sein Name wird im Deutschen meist im erweiterten Sinn für diesen Staat gebraucht, der über Jahrhunderte die stärkste Militärmacht des antiken Griechenlands war. Die spartanische Polis unterschied sich in vielerlei Hinsicht von anderen griechischen Stadtstaaten, speziell im Vergleich mit der Attischen Demokratie.
Song-Staat
创始年 前11世纪 始祖 微子启 灭亡年 前286年 国都 睢阳 宋国,周朝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始封君为商帝乙的长子作庶长子,帝辛的庶兄微子启,位列三恪,是等级最高的五个诸侯国之一。宋国地处中原要冲,富商巨贾云集,宋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前286年,宋国为齐所灭。
Sokrates/Σωκράτης
苏格拉底(希腊文:Σωκράτης,拉丁文: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和其追随者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没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被记述于后来的学者(主要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在柏拉图的《对话》一书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领域的贡献。
Königreich der Sueben
苏维汇王国(拉丁語:Regnum Suevorum),又名加利西亚王国(拉丁语:Regnum Galicia)。是由日耳曼人建立的后罗马王国,是最早脱离罗马帝国的王国之一。其疆域为罗马帝国时期的加莱西亚行省和卢西塔尼亚北部,由苏维汇人于公元409年建立,苏维汇王国独立一直维持至585年,被西哥特王国所灭,成为西哥特王国在西班牙的第6个行省。
Kalkulationstabelle
算表或称清华简算表,是公元前305年战国时代的算器文物,收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比较早先发现的里耶秦简九九表和张家山汉简九九表文物早一个世纪。
Sun Bin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Die Kunst des Krieges von Sun Zi
《孙子兵法》,即《孙子》,又称作《武经》、《兵经》、《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被奉为中国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