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erman — Chinese
Literature Realism

阿達爾貝特·施蒂弗特 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
Adalbert Stifter, Pseudonym Ostade, (* 23. Oktober 1805 in Oberplan, Böhmen, als Albert Stifter; † 28. Jänner 1868 in Linz) war ein böhmisch-österreichischer Schriftsteller, Maler und Pädagoge. Er zählt zu den bedeutendsten Autoren des Biedermeier. Zu seinem Werk zählen Erzählungen und Novellen (unter anderem in seinen Werken Studien und Bunte Steine gesammelt) sowie die längeren Romane Der Nachsommer und Witiko.

阿达尔贝特·施蒂弗特(Adalbert Stifter,1805—1868),奥地利小说家。1805年10月23日生于波希米亚森林中的奥伯普兰村。早年丧父,由祖父母抚养长大。1818至1826年在上奥地利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求学,随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后转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并习绘画。在大学学习和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当家庭教师,生活贫苦。1840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兀鹰》,开始走上文学道路。此后10年间,共完成13篇中、短篇小说,以波希米亚森林为背景的传说故事,描写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广为流传,于1850年以《素描集》为总题名成集出版。同年被任命为上奥地利国民学校的督学。1865年退休。曾出版短篇小说集《彩石集》(1853)。晚年完成《晚来的夏日》(1857)和《维提科》(1867)两部长篇小说。(Quelle:http://baike.baidu.com)

Adalbert StifterPseudonym Ostade, (* 23. Oktober 1805 in OberplanBöhmen, als Albert Stifter; † 28. Jänner 1868 in Linz) war ein böhmisch-österreichischer SchriftstellerMaler und Pädagoge. Er zählt zu den bedeutendsten Autoren des Biedermeier. Zu seinem Werk zählen Erzählungen und Novellen (unter anderem in seinen Werken Studien und Bunte Steine gesammelt) sowie die längeren Romane Der Nachsommer und Witiko.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康拉德·費迪南特·邁耶爾 康拉德·费迪南特·迈耶尔
Conrad Ferdinand Meyer (* 11. Oktober 1825 in Zürich; † 28. November 1898 in Kilchberg bei Zürich) war ein Schweizer Dichter des Realismus, der (insbesondere historische) Novellen, Romane und Lyrik geschaffen hat. Er gehört mit Gottfried Keller und Jeremias Gotthelf zu den bedeutendsten deutschsprachigen Schweizer Dichtern des 19. Jahrhunderts.

Conrad Ferdinand Meyer (* 11. Oktober 1825 in Zürich; † 28. November 1898 in Kilchberg bei Zürich) war ein Schweizer Dichter des Realismus, der (insbesondere historische) NovellenRomane und Lyrik geschaffen hat. Er gehört mit Gottfried Keller und Jeremias Gotthelf zu den bedeutendsten deutschsprachigen Schweizer Dichtern des 19. Jahrhunderts.

瑞士诗人和小说家。早年学习法律,后自学历史和语言学。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为代表的古典文化有浓厚兴趣。原著历史中篇小说大多描写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宗教 战争,涉及伦理道德问题,表现出深刻的心理洞察力。其成名作为叙事诗《胡滕的末日》(1871)。重要作品还有《僧侣的婚礼》(1884)、《圣徒》 (1879)、《女法官》等。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弗兰茨·格里尔帕策 (* 15. Januar 1791 in Wien; † 21. Januar 1872)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grillparzer.jpg

奥地利剧作家。奥地利古典戏剧的奠基人。1804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法律。1811年毕业后任家庭教师,因从事文学活动,被怀疑为雅各宾党人。 1813年开始进入公务界,先后担任过宫廷图书馆员、关税管理员、宫廷银库和档案馆长等小官职,有一段时间还担任过城堡剧院编剧。晚年获得维也纳科学院院 士、莱比锡和维也纳大学名誉博士、帝国顾问和贵族院成员等荣誉。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弗里德里希·黑贝尔 (* 18. März 1813 in Wesselburen, Dithmarschen; † 13. Dezember 1863 in Wien), 德国剧作家,诗人。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Friedrich_Hebbel.jpg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高特费里特·凯勒 (* 19. Juli 1819 in Zürich; † 15. Juli 1890 in Zürich)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normal_Gottfried_Keller.jpg

瑞士德语作家。1819年7月19日生于苏黎世,1890年7月15日卒于同地。凯勒1833 年入苏黎世州立工业学校。后到慕尼黑学习艺术。1848年得政府的资助赴海德堡大学攻读历史、哲学和文学,听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课,受到无神论和唯 物主义思想影响。1850年去柏林,潜心文学创作,1855年回故乡。1861年起任苏黎世州政府秘书长,1876年辞去职务后,专心创作。第一部《诗歌 集》是一部政治抒情诗集。1883年出版的《诗集》收进自己所写的最优秀诗篇。

他的诗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融为一体,形成自己强有力的风格。他的诗歌反映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在柏林期间创作长篇小说《绿 衣亨利》的第一稿和中篇小说集《塞尔德维拉人》。前者属自传体作品,叙述主人公成长过程。它是德语文学中重要的教育小说。晚年发表的修订版,更突出肯定人 生的积极意义。《塞尔德维拉人》是作家的代表作,作品以幽默、诙谐和讽刺的笔调揭示了瑞士资本主义化过程中所伴生的社会道德方面的丑恶现象,也写了新生力 量的萌芽。这部小说集显示作者既是善于写乡村生活的巨匠,又是一位出色的城市风俗画家。其中的《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三个正直的制梳匠》、《人靠衣 裳》等,都是德语文学中的名篇。此后又出版了《七个传说》、《苏黎世小说集》、小说集《箴言》等作品。《苏黎世小说集》表现了故乡社会历史的变化,充满浓 郁的乡土气息,因此作家于同年荣获苏黎世市荣誉市民权。1886年最后一部重要作品、长篇小说《马丁·萨兰德》出版,小说反映了80年代瑞士社会中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通病。由于凯勒的作品中对19世纪中叶瑞士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和杰出的艺术成就,他成为瑞士最重要的作家。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耶雷米阿斯·戈特赫尔夫 (* 4. Oktober 1797 in Murten; † 22. Oktober 1854 in Lützelflüh)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normal_Jeremias_Gotthelf.jpg
耶雷米阿斯·戈特赫尔夫(Jeremias Gotthelf),瑞士的三位经典作家之一。原名阿尔伯特·比齐乌斯(Albert Bitzius)。1797年生于穆尔滕一牧师家庭,曾在伯尔尼神学院攻读神学、数学、物理、历史和哲学,又去哥廷根大学学习历史和美学,并漫游了德国各 地,后在埃门山谷的吕泽弗吕担任牧师,并创办学校,对农民进行教育。1854年10月2日卒于埃门山谷。
戈特赫尔夫的创作生涯始于 1837年,旨在为社会教育服务,他的写作格调求实,语言纯朴,多采用伯尔尼方言,洋溢着浓郁的瑞士乡土气息,从而奠定了作者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农村小说创 始人的地位。作品多以农村中的小人物为主人公,处女作为长篇小说《农民之镜,又名耶雷米阿斯·戈特赫尔夫的生平》(1837),书中主人公的名字后来就成 了作者的笔名。长篇小说《一位牧师的苦恼和欢乐》(1838-1839)揭露农村儿童遭受剥削以及当局忽视学校教育的现象;《长工乌利》(1841)及续 篇《佃户乌利》(1849)描写一个穷光蛋的发迹过程。
戈特赫尔夫一生共著有十四部长篇小说,五十余部中、短篇小说,其全集厚达 24册。他最有影响的中篇小说首推完成于1842年的《黑蜘蛛》,它首次收集在1842年出版的《来自瑞士的图画和传说》一书中,是德语文学中 Novelle体裁作品的皎皎者。在一个孩子的洗礼庆宴上,新房上的一截旧木头引起了来客的猜疑,祖父讲述了它的来历:沉重的劳役,农民们不堪其苦,被迫 与魔鬼绿衣人签约,条件是送给绿衣人一名新生婴儿,劳役完成后,农民们不守信诺,于是被绿衣人吻过的克里丝蒂脸上开始灼痛、发黑,长出蜘蛛,蜘蛛从她的脸 上爬下来,残害人畜,人类被迫妥协,牧师为救婴儿英勇献身,克里丝蒂自己变成了黑蜘蛛,为害乡里,最后,婴儿的母亲在上帝的帮助下,将黑蜘蛛囚进了一段木 头。农民们就此永远安宁了吗?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以黑蜘蛛代表魔鬼和人中的邪恶,教育人们信仰上帝,诚实做人。(Quelle: www.jfzww.com/)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保罗·海泽 (* 15. März 1830 in Berlin; geadelt 1910; † 2. April 1914 in München)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Paul_Heyes.jpeg

 

 

 

 

 

 

 

 

 

 

 

 

 

 

 

 

保罗·海泽(Paul Heyse,1830-1914)德国作家。生于柏林,父亲是著名的语言学教授,母亲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曾从事翻译和戏剧活动。海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 育和文学熏陶,中学读书时就因特异的文学才能,受到文坛名人盖贝尔的赏识,两人结下忘年之交。1947年至1949年,海泽在柏林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由 盖贝尔引荐,加入柏林著名的文学俱乐部“史普里河上的隧道”,同时开始写作。1852年大学毕业时获博士学位,用奖学金到意大利旅游一年。意大利的风土人 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他的创作风格和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期间,他完成了最佳小说之一《骄傲的姑娘》(1853),该小说使海泽在文坛上声名大 振。1853年,经盖贝尔举荐,成为巴伐利国王马克西米连二世的宫廷诗人。1854年定居慕尼黑,他在这里生活达半个世纪之久。此期间他的创作甚丰,与盖 贝尔、弗里德利希·波登施德特并称为慕尼黑文坛的三巨星。1868年盖贝尔回故乡吕贝克之后,海泽遂成为慕尼黑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德国享有极高的威望。   海泽是多产作家,一生创作戏剧近70部、长篇小说9部、中短篇小说达180多篇。重要的作品有剧本《科尔堡》(1865)和《哈德里 安》(1865),长篇小说《人间孩童》(1859)和《在乐园里》(1875),中篇小说除《骄傲的姑娘》外,还有《特雷皮姑娘》(1858)、《安德 雷亚 ·德尔芬》(1859)、《安妮娜》(1860)、《尼瑞娜》(1875)等。其中中短篇小说创作成就尤为突出,这些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佳作为作家赢来 了世界声誉,作家被称为中短篇小说大师。   海泽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和韵文作品,是当代德国最重要的抒情诗人,瑞典学院称他为“阿波罗化的迷人诗人”(颁奖辞)。此外,海泽还有大量的论文和日 记、书信以及翻译著作等。“为了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中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思想主义精神之 艺术臻地”,1910年海泽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特奥多尔·冯塔纳 (* 30. Dezember 1819 in Neuruppin; † 20. September 1898 in Berlin) ,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最为杰出的作家

 

 

 

 

 

 

 

 

 

 

 

 

 

 

 

他到快六十岁时才涉足长篇小说的创作,当时"铁血宰相"俾斯麦刚刚以武力统一德国不久。他的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暴风雨前》问世于1878年。自此一发不可收,文思泉涌,至逝世,在晚年短短的二十年光阴里,他创作了总共十七部高质量 的中长篇,而且大多以统一后的帝国都城柏林为背景,成为德语文坛乃至世界文学的奇迹,他被后世作家尊称为"老年冯塔纳".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特奥多·施托姆 (* 14. September 1817 in Husum; † 4. Juli 1888 in Hanerau-Hademarschen)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4/Theodor_Storm_1886.JPG/220px-Theodor_Storm_1886.JPG

 

 

 

 

 

 

 

 

 

 

 

 

 

 

 

 

特奥多·施托姆(Theodor Storm,1817~1888),生于德国北部接近丹麦的胡苏姆。可是施托姆生时,胡苏姆及其它所属的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尚在丹麦管辖之下。1852年以前施托姆在故乡担任律师职务。由于施托姆反对丹麦的统治,主张德国人自己治理,所以他在故乡没法再呆下去,只 得流亡到跛茨坦。1864年德丹战争爆发,同年丹麦战败,石勒苏益格被普鲁士占领,施托姆这才重返故里,井在胡苏姆担任公职。

施 托姆主要写中短篇小说,共计写了50多篇,他同时也是一位抒情诗人。他的作品,尤其是早年的作品,避免写重大的社会题材,施托姆的现实主义倾向更多地反映 在他的后期创作中。施托姆受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较深,所以浪漫主义的抒情性成了他的创作特征之一。他的文学活动开始于和两位朋友共同搜集家乡的民歌。。 184a~施托姆与他们共同出版了民歌集《三个朋友的歌集》(Liederbuch dreier Freunde)。

(Quelle: ww.woyouxian.com/author/a01/theodorstorm_cnindex.html)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维廉·拉贝 (* 8. September 1831 in Eschershausen; † 15. November 1910 in Braunschweig)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Wilhelm_Raabe.jpg

德国小说家。1831年9月8日生于埃舍斯豪森,父亲是法院文书。曾当过书店学徒,1854年在柏林一大学旁听。1856年以笔名雅科布.科尔维诺斯发表长篇小说《麻雀巷的编年史》而成名。1857年起专事创作,先后在沃尔芬比特尔、斯图加特、不伦瑞克居住。1911年11月15日逝世。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