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大奉国寺,位于塞北佛乡、神奇义县古城东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 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 - 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Fo Guang Shan (chinesisch 佛光山 – „Buddhas Berg des Lichtes“) ist ein chinesisch-buddhistischer Orden der Mahayana-Tradition, der eine internationale Bekanntheit erreicht hat. Der Orden gründet und leitet weltweit Tempel und Gruppen unter seinem Namen.
Der Hauptsitz von Fo Guang Shan, nahe Kaohsiung (Taiwan), ist das größte buddhistische Kloster in Taiwan. Zusammen mit Tzu-Chi ist die Organisation eine der größten Wohlfahrtsorganisationen in Taiwan. Sie wurde 1967 durch Hsing Yun, einen bekannten buddhistischen Mönch und Gelehrten, gegründet. Der Orden entwickelte und fördert den humanistischen Buddhismus, eine moderne buddhistische Philosophie, die in Taiwan zurzeit sehr populär ist.
Das Ziel des Ordens ist es, dem Buddhismus weltweit zu einer größeren Bekanntheit zu verhelfen aber auch, ihn in das Leben und in die Herzen der Menschen zu bringen. Der Orden gehört zum Chan der durch Linji Yixuan begründeten Linji zong.
佛光山是大乘佛教教团,为释星云法师于1967年5月16日创办,现在已经成为台湾佛教四大名山一会之一(其他为法鼓山、中台禅寺、慈济功德会)。至2017年,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设有200余座别院或分院道场。[1]
佛光山僧信二众共同建构现代化的大乘佛教菩萨道场暨以佛教在家信众为主体会员的国际佛光会组织,二者如鸟之双翼,奉持释星云“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四给”工作信条,倡导“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将佛教净化人们“身、口、意”与慈悲喜舍的修行要诀,化作现代话的语言与面貌,推展并落实在佛光山道场建筑设计的概念及日常行动上。佛光山处处彰显释星云建设“人间净土”、推展“人间佛教”的理想与精神。高雄总本山因此成为台湾的佛教名刹,同时是“三宝”具足的庄严佛教圣地,是实践人间佛教的重要根据地。[1][2]佛光山不仅融和了汉传佛教的传统,集教育、慈善、修持的要旨于“动”中修禅、于“众”中行佛,完成佛教的现代化及开阔性,并致力于南传北传的佛教文化交流,强调遵循的是释迦佛陀的本怀,是弘扬佛教的人间性理念的人间佛教教团。[2]
佛光山的宗旨是使佛教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建设佛教道场,并建立了五所以佛教为中心的大学院校,是承接释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宏愿理想而使佛教在世界各地都开花结果。
佛泉寺,位于河南鲁山上汤境内,紧临311国道,西靠尧山风景区,东临昭平湖水上公园,南依秘洞山庄,是河南省伏牛山游客集散地,天朗温泉旅游线的轴心。 佛泉寺建于唐玄宗时期,盛于唐宋,后屡遭兴衰,多次修葺。明万历年间,佛泉寺有僧众200多人,信徒遍及中国,香火盛,人气旺,是方圆其它寺院所不及。风雨沧桑,佛泉寺后被毁成一片废墟。 佛泉寺,景区占地11700亩,呈四景三区四最的黄金分布,规模宏大,青山绿水,灵韵秀色,庄严祥和,景区内高208米的中原大佛金身肃立,法相庄严。依山而建,气势雄伟。龙首峰铜铸“吉祥钟”重116吨,工艺精美、绵音悠长。通天河风光绮旎,山清水秀。玄天一足、天然温泉、河流飞瀑更为这块古朴的土地增添几多神秘、几多风采。“金佛山金佛佛光恒明,佛泉寺涌佛泉泉润山川。”
太和殿的小跑
太和殿屋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戗脊前的一排小跑。为了彰显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宫太和殿有着绝无仅有的十只小跑。根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太和殿屋脊上的“骑凤仙人”后面跟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等异兽。
骑凤仙人(qi feng xian ren)
骑凤仙人是来盖住瓦钉的“瓦钉帽”,防止瓦钉生锈。骑凤仙人出现于明朝朱棣时期。宋代建筑的檐角处会装饰嫔伽佛教传说中的神鸟、人面鸟身,因为歌声特别优美,又称妙音鸟。到了明代,皇帝推崇道教,人面鸟身的嫔伽逐渐变成了骑着凤鸟的道家仙人。
龙(long)仙人后面第一位是龙。龙可以携水镇火,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天子的化身,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
凤(feng)第二位是凤。雄为凤,雌为凰,比喻尊贵、有圣德之人,是祥瑞的象征,也代表皇后。
狮(shi)子第三位是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作吼,群兽慑服,寓意勇猛威严。石狮子可以守护家宅的安宁。
海马(hai ma)第四位是海马。海马也叫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无论入海入渊,均可逢凶化吉。明清时期九品武官官服补子的图案为海马。
天马(tian ma)第五位是天马。天马与海马均为古代吉祥的化身,天马还是尊贵的象征。汉代时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寓意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开拓疆土。
狎鱼(xia yu)第六位是狎鱼。龙头鱼身,也被称为鳌鱼。狎鱼与下雨谐音,寓意兴风作雨,灭火防灾。
狻猊(suan ni)第七位是狻猊。狻猊形状与狮子类似,喜欢静,好坐及烟火。有人说狻猊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人认为它是龙的九子之一。据说可以食虎豹,降服百兽,护佑平安。
獬豸(xie zhi)第八位是獬豸。獬豸与狮子类似,是司法公正的象征。据《异物志》记载:“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明代的风宪官、清代的御史官官服补子的图案均为獬豸。
斗牛(dou niu)第九位是斗牛。据说是一种虬龙。牛角龙身,四指为龙爪,可以镇邪、护宅,常出现在明代三品官员的赐服(斗牛服)上。
行什(hang shi)第十位是行什。人身猴脸,很像雷公或者雷震子,传说有防雷和消灾免祸的功能。据《太和殿纪事》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时,由于不再烧造头样瓦,使用的是二样筒瓦(明代的琉璃瓦件共分为十样,头样瓦最大,十样瓦最小)。这样如果还安装九只走兽,就会造成后面位置出现空缺,于是加上一直行什。希望它可以保佑紫禁城免于雷火,因为仅明代紫禁城就曾遭受过14次以上的雷击火灾。
小跑的等级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出去太和殿的“十全十美”外,其他建筑上的小跑都必须用奇数,数目根据建筑的等级增减,而且最多为九个。这一规定执行的模范自然是故宫了。保和殿、皇极殿为九个,太和门、斋宫、中和殿为七个,东西六宫、昭德门及景运门北侧宫墙为五个。
太庙、孔庙显然属于级别比较高的建筑,其主体建筑均使用了九个小跑。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与太庙和孔庙合称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但其政治地位明显要比太庙和孔庙略低,因此主体建筑的小跑为七只。这一等级的还有北海公园(明清的帝苑)、鼓楼、普度寺(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衮在北京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