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巴黎畫派 (Ecole de Paris) 雖然在美術史經常被提起,但要指出是那個時代,有哪些畫家卻十分混沌不明。據1967年「法國近代繪畫展」目錄所載,巴黎畫派這個名詞產生於1928年, 那一年的巴黎在歌劇街知名的畫廊「Galerie de la Renaissance」的主導下舉辦了盛大的巴黎畫派展覽會。
巴黎畫派的特徵是由國外來到巴黎的畫家特別多,荷蘭的凡東榮(Van Dongen)、西班牙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凡‧葛利斯(Juan Gris)、波蘭的奇斯林(Moise Kisling)、保加利亞的巴斯欽(Jules Pas cin)、俄羅斯的夏卡爾(Marc Chagall)、蘇汀(Chaim Sutin)、義大利的莫迪里安尼(Modigliani)、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馬利歐(Mario)、瑞士的波夏爾(Bosshard)、愛爾蘭的喬治(Goerg)等都聚集巴黎。貝爾納‧多里瓦(Bernard Dorival)在1961年出版的《巴黎畫派》中以席涅克(Paul Signac)、馬蒂斯(Matisse) 為先驅,而且包含立體主義(cubism)、野獸派(fauvism)、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 三大潮流。克萊斯佩勒 (Jean Paul Crespelle)所謂的「偉大時代下的蒙帕那斯」(Montparnasse in Grand Epoque)即意指1905—1930年代,而當時的巴黎是世界的現代文化首都。
克萊斯佩勒曾說:「『巴黎畫派』擁有自己的”大學”和”實驗室”,它們是指位於瓦文十字路口 (Carrefour Vavin) 附近幾間咖啡屋和十四區各處的『藝術家村』。」那時與蒙帕那斯大道與哈士白大道(boulevard Raspail)相接的瓦文十字路口有多摩(La Dome)、圓亭(La Rotonde)及圓頂(La Coupole)等知名咖啡廳,而這些咖啡廳正是各路畫家、詩人聚會的地方。(Quelle:http://twnelclub.ning.com/profiles/blogs/ecole-de-paris)
爱德华·霍普(英语:Edward Hopper,1882年7月22日—1967年5月15日)是一位美国绘画大师,以描绘寂寥的美国当代生活风景闻名。
Edward Hopper (* 22. Juli 1882 in Nyack, New York; † 15. Mai 1967 in New York City, New York) war ein amerikanischer Maler des Amerikanischen Realismus. Hoppers in kühler Farbgebung gehaltene realistische Bilder weisen auf die Einsamkeit des modernen Menschen und Leere des modernen Lebens hin.[1] Er gilt als Chronist der US-amerikanischen Zivil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