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Ōsumi (auch Ohsumi, jap. おおすみ) ist die Bezeichnung des ersten japanischen Satelliten. Der Osumi wurde am 11. Februar 1970 mit einer Lambda-4-Rakete vom Kagoshima Space Center gestartet. Der Ōsumi-Satellit wog 12 kg. Die Bahnneigung betrug 31 Grad, das Perigäum 350 km und das Apogäum 5140 km. Nur wenige Stunden nach dem Start stellte der Satellit den Sendebetrieb ein.
Mit diesem Start wurde Japan die vierte Nation, die einen Satelliten mit einer eigenen Trägerrakete ins All beförderte.
大隅号是一颗在1970年2月11日时由东京大学宇宙航空研究所[1]自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2]使用L-4S火箭五号机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大隅五号,也是日本最初的人造卫星,日本由此成为第四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的名称取自于发射基地所在的大隅半岛。
与他国不同,大多数国家的卫星都是以弹道导弹为研发目的的副产物,只有日本采用简单的不可控固体火箭发射民用卫星,因此该卫星仅24千克重,是日本的首次发射。
目标轨道虽然为远地点2,900km、近地点530km的轨道,但因初次发射的火箭推力过剩,实际投入的轨道远比此还高(5140km),最终在高温与电源消耗过度的情况下,发射14~15小时后电力耗尽,停止运作。























派克太阳探测器(英语:Parker Solar Probe,缩写:PSP)又译帕克太阳探测器,简称派克号或帕克号,旧称太阳探测器(Solar Probe)或太阳探测器 +(Solar Probe Plus 或 Solar Probe+)[8],是NASA于2018年发射的无人航天器,其任务是反复的探测和观察太阳的外日冕[3][9][6]。它将在2025年最接近太阳,与太阳中心距离仅有9.86太阳半径(690万公里或430万英里)[10][11],届时的速度高达690,000 km/h(430,000 mph),或是光速的0.064%[10][12]。
这个项目在2009财政年度宣布,该项目的费用为15亿美元。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应用物理实验室设计和制造的这艘航天器[13]于2018年8月12日发射[2]。它以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物理学家尤金·派克的名字命名,以表彰他对太阳物理学的贡献;这是NASA首次以在世人物的名字作为任务的正式名称[14]。
Parker Solar Probe (vormals Solar Probe Plus) ist eine Raumsonde der NASA zur Erforschung der Sonne, insbesondere ihrer äußersten Atmosphärenschicht, der Korona. Die Raumsonde startete am 12. August 2018; sie soll am 24. Dezember 2024 erstmals ihren sonnennächsten Punkt (Perihel) erreichen.[3] Benannt wurde die Sonde nach dem US-amerikanischen Astrophysiker Eugene N. Parker, der den Begriff „solar wind“ (Sonnenwind) prägte.

福布斯-土壤又称火卫一-土壤(俄语:Фобос-грунт、转写:Fobos-Grunt、英语:Phobos-Soil或作Phobos-Grunt)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РКА)与俄罗斯拉沃契金科研生产联合体(НПО Лавочкина)、俄国科学院太空研究所(ИКИ)、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香港理工大學、美国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保加利亚科学院(БАН)等部门合作研制的火卫一、火星探测任务。“福布斯-土壤”任务是俄罗斯联邦自苏联解体以后首次从头到尾规划的火星探测任务。协调世界时2011年11月8日20:16:02.871、当地时间次日凌晨02:16:02.871,携带着中国首颗小型火星轨道探测器—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由天顶-2SB运载火箭(Зенит-2SБ)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第 45号工地第一发射台发射升空。预定于2012年9月释放萤火一号并将其注入火星轨道,其后三次变轨进入火卫一低轨道进行勘测,择机在火卫一南纬5°至北 纬5°、西经230°至235°的区域内软着陆。对土壤进行检测、采样。预计采取200克的土壤样品,样品将被储藏于返回器中,容量满时脱离主探测器,进 入火卫一轨道后返回地球,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硬着陆。

凤凰号(英语:Phoenix)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2007年火星探测计划。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枚着陆器送往火星的北极地区,对火星的极地环境进行探测。
凤凰号将在防热盾、降落伞与火箭推进器的协助之下,缓缓降落在火星冰封的地表上,然后利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积的电力,伸出长约2.3米的机械手臂向下挖掘,并将挖掘所得的土壤样本送回凤凰号,以先进的仪器对土壤中的水冰加以分析。这项计划共耗资四亿两千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