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German — Chinese
Architecture Chinese architecture

榫卯
榫卯为榫头卯眼的简称,是一种传统木工中接合两个或多个构件的方式。其中构件中的凸出部分称为榫(榫头,俗写取同音字写作笋头),凹入部分则称为卯(卯眼,也称作卯口、榫眼等)。 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照壁/Yingbi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外的屏蔽物。照壁以形论有一字、雁翅、撇山、座山,以材质分有琉璃、砖石、木瓦。唐时,照壁之美就已惊艳世人,诗人司空曙有“云母屏风光照壁”之叹。
振風塔 振风塔
振风塔临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振风塔,又名“万佛塔”,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城东,长江北岸的迎江寺内,是长江沿岸的著名古塔之一。 振风塔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其名“振风”,有“以振文风”之意。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七层毁于炮火,1871年、1893年再次重修。振风塔高64.8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建筑。由底层至塔顶共168级台阶,每层外之八角飞檐下饰兽衔铁钩,悬挂风铃。江风吹动,铃声悠扬。塔底层内室供巨型“西方接引阿弥陀佛”佛像,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层嵌砖雕佛像600余尊。月明之夜,塔影倒映于长江之中,即“塔影横江”之景,是安庆古八景之一。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侧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其城楼是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该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年)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更名正阳门。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在明清两朝时多次被焚毁重建。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正阳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
真覺寺 真觉寺
真觉寺(现北京石刻博物馆),又称五塔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东侧的高梁河(长河)北岸。以其金刚宝座塔闻名。 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于1473年建成。是朱棣专为从西域来京的梵僧班迪达修建的。清朝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为“正觉寺”。五塔寺金刚宝座塔的年代较早,样式最秀美,堪称为明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代表之作。今是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陵墓石刻区、寺观碑刻区、祠墓碑刻区、耶稣会士碑区、综合碑刻区。
智化寺
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的北京智化寺至今已经历了560余年的沧桑风雨,是新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保存完整的四进殿宇堪称目前北京市内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